造船业新一轮“救市”将上演
2015-04-13 08:37 | 华夏时报 船市观察
去年刚刚露出一丝曙光的造船业,今年却又重新跌入谷底,多个造船大省的扶持计划也在近期密集出台。
江苏是国内第一造船大省,江苏省经信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省造船业新承接订单量剧降78.9%,而去年同期281.9%的增幅似乎只是回光返照。南京一家造船厂负责人则反映:“船东和造船企业资金链都非常紧张,银行一直都不敢贷款,保函也很难开。”
资金一直是今年困扰造船企业的最大噩梦,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后,江苏、浙江等省近期陆续落地政策,造船业新一轮“救市”即将上演。
造船业重回低迷
一季度一向是造船业接单旺季,然而今年并没有延续去年的反弹势头,而是重新回落到2013年水平。
造船第一大省江苏在经历去年新订单井喷之后,今年出现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江苏新接订单11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8.9%。而去年同期,江苏新接订单增幅高达281.9%。
综合来看,江苏省造船业三大指标依然位居全国首位,南通、扬州、南京、泰州四大造船基地仍然拿下了88%的新接订单和72%的完工量。
铁矿石价格暴跌,石油价格暴跌……从去年底开始,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向造船业袭来。进入2015年以来,标志国际海运市场景气度的关键指标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持续单边下行,截至4月7日跌至583点,创下30年来的新低。
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与大宗商品市场关系密切的旧经济模式正逐步失效,世界经济正向新经济模式转换。而这首当其冲的便是干散货船。
旺季不旺的原因,多家造船企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增幅大幅下滑,既有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也与国外船东经过补库存之后下单动力不足有关,“实际上,去年订船的很多投资性船东现在是被套住的,今年可能会出现很多弃船的。”
企业资金告急
“现在有订单也不敢接,一方面是船东付款条件太差了,另一方面银行不给开保函,船东也没钱下单。”南京武家嘴一家造船厂负责人周先生告诉记者,“现在预付比例越来越少,平均只有5%,最低的只给1%。”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造船厂遭遇船东弃船。
去年12月,舜天船舶就有4艘64000吨的散货船被国外船东弃船,在此之前,舜天船舶已经有6艘船遭遇希腊船东弃船。连续“踩雷”也让舜天船舶的业绩惨不忍睹,其不得不将2014年盈利预测由“3088.71万元至9266.12万元”大幅下调为“-3706.45万元至2470.97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24亿元。
而继熔盛重工去年发生资金链危机之后,省内另外一家知名船企明德重工也出现资金链断裂,最终沦入破产重组境地,而它也将合作伙伴舜天船舶拉下了水。
除了舜天船舶外,即便是有大量军工订单的中国船舶也难以独善其身,其营业收入虽然增长了近三成,可是净利润却只有区区4419万元,稍有不慎便会亏损,其资产负债率也重新升至62%。
更惨的是广船国际,公司去年净利润1.51亿元,但若去除股权转让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则是巨亏6.05亿元,而其造船毛利率竟然为-2.68%,公司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80%。
“造船业产能过剩程度可以说和钢铁业差不多,特别是干散货船更严重。”南通一家大型民营船厂副总裁告诉记者。
为了促进造船业结构调整,国务院于2013年7月31日下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其核心就是要控制新增产能,优化产能结构,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无论是建造、接单,还是兼并重组,资金是造船业最大问题。周先生认为,“不解决融资的问题,不管大的小的都要倒,大企业更容易倒,因为他们开支太大。”
因此,进入2015年,金融支持成为造船大省新一轮救市的主攻方向。
新一轮救市启动
如果说2014年更注重汰弱,那么进入2015年,则是要扶强。
2015年元旦前夕,央行、国家发改委、经信委、财政部、交通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管局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造船业“金融救市”自此拉开大幕。
“金融支持是造船业最重要的,离开它都是无效的,因为船厂最缺的就是钱。”上述民营船厂副总裁表示。
根据《指导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产品技术含量低、无销路、持续亏损的船舶企业不得发放贷款,并推动其依法市场化退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贷款期限可延长至7年。
据了解,《指导意见》发布前后,工信部也发布了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总共60家公司,业内俗称“白名单”,其中江苏省有14家,浙江省8家,山东省4家。这也让《指导意见》的落地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1月份开始,造船大省纷纷出台《指导意见》的实施细则,近日,江苏省九部门联合转发《指导意见》,并附加了具体实施方案,江苏版实施方案共有四条,其中最令船企关心的就是信贷融资支持措施。
不过业内人士也同样存在担忧。“文件是有了,但是能否完全落实还是个未知数,从目前看,我们的融资环境还没有改善的迹象,但愿金融机构能够尽快转变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