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中远西班牙”号集装箱船采访侧记
2015-06-25 08:35 | 新华网 船舶动态
6月25日是世界海员日。日前,记者随船采访了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集装箱货船“中远西班牙”号,浅浅地感受了海员们常年漂泊在大洋上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为促进国际贸易所作的贡献。
20万吨排水量的庞然大物
天还没亮,记者就被巨大的“咣当”声吵醒了。拉开窗帘,船已停泊在大连港。眼前,是桥吊忙碌地装卸货物。
而此前船行海上时,记者睡得甚至比平时还安稳——原以为会随波摇摆,但水平仪指针一直稳稳地停在零的位置。除了船舱里发动机传来的一点低频噪音外,几乎和陆地上没有区别。
因为这艘船太大了。“中远西班牙”轮是一艘可载13386个标准集装箱的庞然大物,也是中远集团旗下目前最“能装”的集装箱船,排水量20万吨,去年初刚下水,是中远集团集装箱业务里来往中欧航线的主力。
大到什么程度?船长366米,许多船员在海上的一大锻炼方式就是来回走路;船高67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生活区从第一层到第七层,有电梯上下其间。记者从岸上登梯上船迈了84个阶梯,踏上甲板时两腿已感酸麻。
轮机长黄士兵说,这么大的船只有24个定员,全船自动操控、自动监控。设定好航线后,船舶基本上可以自动行驶了,到了港口或者航路复杂的地方,再切换成人工操作。而在一二十年前,即使是一艘万吨货船,也需要60多个船员,劳动强度比现在大。
海运:中外贸易主力军
船长吴文彬当海员已33年,最早跑的是杂货船,主要是向日本等国运送茶叶、酒和一些农副产品,往往是“一船的货运出去,只能换回来一辆小轿车”。1997年起,他开始从事集装箱货轮的远洋运输。
集装箱里都装些什么东西?出口的集装箱里大多是服装、日用品、石材等建筑材料,以及一些初级设备。前三种大多出口到欧洲等地,而初级设备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和非洲等国。从欧洲来的进口货物,则主要是飞机、汽车零部件、精密设备仪器等。
1961年4月28日,我国第一艘远洋运输船“光华”号在广州黄埔码头奔赴雅加达港。这是新中国拥有的第一艘远洋轮船,远洋运输事业由此起步。如今,我国已成为一个海运大国,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1.42亿载重吨,居世界第4位。
在宁波装卸最后一批货物后,“中远西班牙”轮将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至亚丁湾和红海,过苏伊士运河后进入地中海,到欧洲的部分国家装卸货物后返程,全程77天。孤独寂寞和思乡之情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船员们也有别样的感受。
“我当班驾驶时,想一想一个人就能控制这么大的船,运送价值几十亿元的货物,蛮有成就感的。”三副赵国华就很得意地这样说道。
职业生涯何去何从?
今年世界海员日的主题是“海员的职业生涯”。我国注册海员总数已超过57万人,海员数量全球第一。随着国际航运市场低迷,近年来海员就业机会减少、职业吸引力下降。
记者了解到,海员一般工作8到10个月安排一次2到4个月的休假。加上海上生活艰苦枯燥,很多海员干几年后纷纷转行,行业流动性大。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调查,每年数万名航海类毕业生,毕业时实际到远洋船舶工作的占80%,而5年后仍在船上工作的本科生不超过20%、专科生则不足半。
“海员的收入和陆地上的许多工作比,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而艰苦程度却要大得多。”水手长卢丰说,近几年海员的来源从沿海向内地转移,许多沿海地区的老海员“弃船上岸”了。
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海员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人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员劳动条件、工资福利待遇、生命健康保障等将有全面提升,海员这一职业在未来将更有保障和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