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倒逼我国船舶工业“走出去”

2015-07-20 17:08 | 中国船舶报 船舷内外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涉及到相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与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相关的便是贸易、投资及国际产能合作。而这三方面的核心主题便是合作。

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将使我国迎来更加开放的国际化市场竞争环境,这将倒逼我国船舶工业“走出去”。具体而言,就是要发扬我国船企敢想敢为的创业精神,找出我国船舶工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船舶工业各自发展的契合点,对满足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吸引力船型和修造船合作模式花大力气及早筹划。政府应发挥组织、引导、监督和协调的作用,保障我国船舶工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稳健发展,推动我国船企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机会:千载难逢

由于“一带一路”推行的是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从国内地域范围来讲,其重点涉及的18个省(市、区)中涵盖了除北京以外的船舶工业行业所处区域,为我国船舶工业行业拓展经营范围带来了新的机会。从外部来讲,“一带一路”也会给亚欧区域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我国船舶企业必将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尤其是为我国船企齐心合力“走出去”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

在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进程中,我国船舶企业可承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关于船舶、海工装备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我国船舶企业而言,具体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在船舶、海工装备产品制造领域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包括船舶、海工装备等产品的售后全程维修服务类业务,船舶修理业务等。二是在非船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进行相关业务拓展。如海洋钢结构建筑物、人工岛、水底建筑物、桥梁、港口、码头等。我国船舶企业还可将相关业务延伸到船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物流、服务、海洋工程技术、海水淡化、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制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合作:产能转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船舶工业拓展市场需求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国船企可在相关国家船舶修造设施、港口码头修建、航道建设等方面拓展业务。由于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航运业的发展等都离不开船舶工业的支撑,各类船舶的需求也会因此大量增长。我国船舶企业可在已有基础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再展宏图。

印度尼西亚方面,该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且有17500多个岛屿,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其岛屿之间的交通和90%的货物流动均需船舶运输。2005—2014 年印尼购置船只投入达140亿美元。2014年,印尼航运企业拥有船舶13500艘,包括拖船、散货船、平台服务船等。由于印尼40%以上的船舶船龄超过30年,亟待更新,预计今后10年印尼对各类船舶的需求量将达4000艘。印尼的造船业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比较弱小,2014年印尼船舶生产能力约90万载重吨,修船能力约1200万载重吨。全国198家造修船厂,其中110家船企位于巴淡岛自由贸易区内。而巴淡自贸区内实行的免征进口税和增值税的政策,将对我国造船投资者产生巨大吸引力。目前,印尼新政府重点发展造船业,设立专项资金为船舶采购提供融资,把新建船舶的当地制造成分提高至40%等。同时,为加强同中国的海洋经济合作,印尼政府将为中国等外国企业投资提供相应便利:一是落实“一站式”服务,简化投资者在印尼申请投资许可的程序。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造船业发展。取消和降低船舶零件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降低造船企业生产环节增值税、简化造船企业租赁国有土地程序等。三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支持海洋基础设施发展。印尼如此大力发展造船业,为中国造船业产能向印尼转移提供了难得机会,也为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印尼和输出中国标准提供新的机遇。

新加坡方面,多年以来,中国和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众多东南亚国家在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交流合作互动频繁。新加坡是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与转口贸易中心。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对于我国船舶企业将业务辐射到整个东南亚市场十分有利。截至2015年一季度,新加坡已连续4个季度经济增长乏力,希望外国投资的刺激。海事与岸外工程领域则因为钻塔建设、船舶维修与船舶改造业务疲弱,所以产量减少,劳动力增长放慢。新加坡将积极进行经济重组和创新来提升生产力,克服人力市场紧缩的限制,并提高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为我国船舶企业在新加坡的经营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希腊方面,该国以世界航运大国享誉全球,其海运业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希腊航运公司拥有4000多艘商船,占有世界商船总吨位的16%。 2014年,全球有56个国家的航运公司订造了总价约963亿美元的新船(包含海洋装置),其中希腊船东订单总额为114亿美元。多年来,中国造船业与希腊海运业有着密切的合作。“一带一路”战略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到希腊,经巴尔干半岛进入欧洲的腹地,比经过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缩短7-10天的距离,是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重要纽带。希腊在中国与欧亚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船舶企业可与希腊船东合作在欧洲或全球建立船舶售后跟踪服务、信息传递、船舶维修、零备件供应等网络,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我国船舶设计机构、建造企业等可与希腊建立定期交流的机制,促进双方在国际新标准、新规范要求下开发新的船型,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泰国方面,其国有的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贷款,鼓励航运公司和船厂选择在国内建造新船,而不再从国外进口二手船。泰国已得到了日本政府向其提供油船图纸和建造技术的支持。我国船企在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等船型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可考虑在泰国发展建造中小船舶业务。

南亚经济走廊方面,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关联紧密,从国家层面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我国船舶工业已在该地区具有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为后续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 “一带一路”将为我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造船、港口建设和管理等开辟新的发展平台。

俄罗斯方面,该国政府要求国内相关部门给予俄罗斯船舶工业以更大的支持和发展机会,要求船舶工业为俄罗斯航运业、捕鱼业和国防装备提供更有效、更安全、更先进的船舶。但由于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和封锁,造成卢布贬值和石油天然气出口受挫,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而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对困境中的俄罗斯发展经济无疑是雪中送炭。而我国船舶工业与俄罗斯有着多年的友好合作基础,与俄罗斯船舶工业有很大程度的互补性。我国在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的建造优势正是俄罗斯所迫切需要的。特别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该国航运和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国船舶企业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可以利用。

土耳其方面,该国造船工业规模较小,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实力。然而,受到本国制造业基础的限制,建造船型比较单调、造船能力相对有限,船舶配套设备尚未能在当地得到供应等,也必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市场拓展提供机遇。

挑战:未雨绸缪

我国船舶企业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重点要做好以下八项具体工作:

一是提高我国船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品牌认知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创新与创业,逐步抛弃模仿,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船舶工业发展道路。

二是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合作中,相互尊重,找出共同点和合作点,制订规划,量身定做,为本企业和该地区制订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规划。

三是以超前的眼光,我国船舶工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还应制定区域网络的建设、规则、标准,与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在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以便为该区域提供高效服务。

四是“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要实现船舶工业产能的“走出去”,更要实现资本的“走出去”,中国船舶企业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自身资产管理等专业技术经验。

五是我国船舶企业应积极争取获得“一带一路”基金和亚投行的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六是“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诸多国家和地区,也会遇到各种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我国船舶工业要有应对的机制与方案。

七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合作,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领域的合作,协调推动合作项目实施。

八是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由政府主导和支持,企业和行业直接受益,企业的行为应该要考虑国家的利益,在国际市场上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END

关键词: 船舶工业一带一路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