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缘何成为韩国造船业噩梦?
2015-08-03 08:36 | 国际船舶网 国外造船
为避免和中国船厂竞争放弃造船主业、拼低价接单、搞“内斗”,转型海工装备却成为韩国造船业的噩梦。
据悉,韩国三大造船巨头日前均表示他们近年来投入巨资开展的海上钻井平台业务已经失败,造成巨额亏损。一年来,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在该领域的亏损总计高达8万亿韩元(约折合人民币457亿元)。专家分析指出,三大船厂缺乏自主设计能力,导致对预算管理的失败,使工程费用远远超出预期。
当初韩国船企投资海工市场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与中国造船企业在传统商船建造方面展开无法获胜的竞争。然而在世界油价下跌后,世界各国海洋石油开发的热情下降,而同时韩国在这一领域经验不足,并未能打开石油钻井平台的新市场,终于导致了如今的困境。不能专注于发展本业竞争力,将发展重心转向海洋工程的韩国造船业,而随着当年雄心勃勃的“深海战略”计划失败,韩国造船业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三大造船厂1年亏损8万亿韩元
大宇造船近日被曝出刻意隐瞒大规模亏损。最近5年来,大宇造船海洋在海洋成套设备领域的亏损规模高达2万亿韩元,而该公司在会计账面上作假,隐瞒了这部分亏损。预测认为,大宇造船二季度最高可能出现3万亿韩元的亏损,并出现流动性不足。为了应对这一状况,债权人产业银行已决定由结构调整部门来负责大宇造船,并考虑在必要时予以紧急流动性支持。 三星重工也无法避免亏损。据韩国证券业界消息,三星重工在2012-2013年承包的海洋工程装备因设计出现变动,导致施工时间延迟,该公司二季度极有可能出现1万亿韩元以上的亏损。 而现代重工已于去年被曝出3万亿韩元的亏损,分析师认为现代重工今年二季度也很难走出连续6个季度的亏损。这意味着近一年多以来,三大造船厂在海洋工程装备上损失了8万亿韩元。大宇造船的消息传出后造船股股价一路下跌。
无力与中国竞争转而进军海洋工程
五年前,作为全球三大造船巨头同时也是韩国造船三巨头的现代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工程、三星重工,开始将视线转向主业以外的领域,涉足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业务。他们意图避免与中国对手展开直接竞争,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更低廉的成本制造油轮,侵蚀本就薄利的利润。在当年看来,随着油价逐渐攀升至每桶100美元,离岸钻井平台似乎是个精明的赌注。但如今回头去看,这一深海战略似乎事与愿违。韩国造船业如今面临着双重困境:不但作为主业的造船业务阻力重重,连此前规划的深海计划都惨遭挫败。
韩国政府智囊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Yang jong seo表示:“由于造船需求下降,三巨头过度竞争海上钻井平台业务来填补市场空白,这是他们犯下的最大错误。”
油价大跌和开采技术因素抑制了韩国造船厂的海上石油开采业务发展。三大巨头为此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且合计亏损数十亿美元。彭博社曾在今年3月报道称,韩国三大造船巨头今年将面临合计2.5万亿韩元的到期债务。
海洋工程装备从优势变为噩梦
海洋工程装备一度支撑着韩国造船业。自2010年欧洲财政危机爆发后,韩国的商船订单骤减。在油价高企的环境下,壳牌、BP、道达尔等主要石油企业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大增,其中大部分项目均由韩国造船厂承包。数据显示,在2012-2013年海洋工程装备发包最高峰期间,大宇造船海洋和三星重工的总承包额中,海洋工程装备占据将近90%。 但此后情况逆转直下,2010年后承包的海洋工程项目让韩国造船厂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尽管海洋工程装备的承包额可达到一般商船的数十倍,但工期也更长,对建造过程的要求十分严格。1亿美元左右的超大型邮轮从承包到交货一般需要2年,但最高7亿美元的钻井船至少需要3年时间。 专家分析指出,造成韩国造船厂目前局面的最大原因是能力不足。在一般商船领域,韩国造船厂可自主设计,所需设备也几乎能实现100%国产。与此相反的是,韩国企业并不具备自主设计海洋工程装备的能力,超过50%的所需设备更依赖进口。在缺乏自主能力和专业人力的情况下,各大造船厂只顾竞标,最终导致工期延迟的情况频频发生。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韩国造船企业承包的海洋工程装备中,被称为‘全球最大’、‘全球首个’的项目可以说都在亏损”,“在缺乏建设能力的情况下一味承包导致了这种情况”。另有专家分析,自主设计能力的缺乏还影响了对成本的分析。由于设计只能依赖海外企业,韩国造船厂无法准确预测建设费用和工期,时间的拖延让亏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三大船企内斗“低价接单”
韩国中韩关系研究中心的一造船业专家称,“对外国产业专家来说,韩国三大船企达到数万亿韩元的损失额可能会有些不可思议。”
去年现代重工的营业损失额达到3.25万亿韩元,三星重工今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损失业绩预计达到1万亿韩元左右,就连大宇造船海洋第二季度账目上也有2万亿韩元以上的损失准备金,对于这样的消息,韩国造船业几乎陷入精神恐慌。
但此次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巨亏的最大原因被认为是“缺乏设计能力”和“因过度竞争导致的低价接单”。专家表示,设计本来与专门企业一起合作,因此不是大问题。问题是过度竞争。在并没有其他国家企业介入,韩国企业垄断的由供方掌握主导权的市场上出现低价接单和竞争,甚至频繁造成损失,这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但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那就是三星重工和现代重工过度的竞争意识变成了“内斗”。
韩国一位业界人士表示,如果看他们的投标过程,发现他们采取“就算是我吃了会死,也不会给你”的方式,就算是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也拼命忍受。而且对“我们击败竞争公司中标”的报告大加赞赏的企业文化也导致企业不得不放弃价格。
对此,有人指出,企业领导要出面就无法接单的价格和条件进行协商,阐明“禁止低价接单”的方针。虽然勾结是非法的,但可以学习一下“如果我把这次竞标拿下了,下次投标就不会参加的日本式商道”。专家称,目前市场状况非常恶劣,全球船舶订单额同比减少了三分之一。希望韩国企业能利用此危机结束过度竞争,努力培养“竞争力”而不是“竞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