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护航”航运业
2015-09-23 17:24 | 中国水运报 船舶金融
近日,伴随南京大通海运有限公司旗下的5.7万载重吨“DATO LUCKY”轮,在广东阳江港码头系好最后一根缆绳,标志着全球首次国际干散货运力衍生品提前交收完成,完成此次交收的标的是超灵便型船11月期租合同——SX1511。
参与首次国际干散货期租运力交收的承租方为上海敖仕海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不锈钢原材料运输的领先海运公司;出租方为南京交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南京大通航运有限公司。今年以来,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低位震荡,不确定因素较多,规避运价风险已成为市场共识,上述双方通过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的航运金融衍生品的电子盘交易平台,锁定了合适的成交价格和舱单,并有意进行实物交收,成为当今国际干散货海运衍生品首个“吃螃蟹”者。
运价波动剧烈 市场期待风控工具
近几年国内外航运市场低位运行,尽管如此,但个别时段、个别区域运价的波动仍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比较剧烈,比如2013年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 (BDI)从年初的698点暴涨到当年10月的2299点,涨幅超过三倍多,然后第二年又跌回到720点,波动幅度达到320%。
沿海市场同样如此,秦皇岛至上海的煤炭运价从2013年7月23元/吨,至10月中旬已爆涨到67元/吨,涨幅高达3倍,而次年2月份又跌回到22元 /吨。即便在今年运价极其低迷的环境下,运价波动的幅度也相当剧烈,其中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今年最低为2月的509点,最高为8月的1222点,波动幅度超过1倍;秦皇岛至上海的沿海煤炭运价今年最高为5月的30元/吨,而如今9月份已降至17元/吨,降幅几乎腰折。
航运价格的大幅波动,给船东、贸易商及货主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如何将风险锁定,把对运价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事前锁定,运价衍生品(运价远期合同)无疑是最好的风控工具。
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根据国际上成熟的干散货远期合同(FFA)内容并加以创新发展,为国内业者量身定制了集装箱、沿海煤炭、国际干散货等三大类船型的多种远期合同,供市场选用,并在全球首次把运价线下交易搬到了线上交易,有别于线下交易的“不透明”,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正、透明、便捷,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与认可,电子盘的交易量在逐年提升。
为规避市场风险,近年来不少船东、货主、贸易商把整条船、整批货拿到电子盘上来进行实物套保,其中有集装箱运价、沿海煤炭运价,以及这次的国际镍矿运价,开创了全球运价的实物交收先河,为广大客户提供对冲风险的工具,以及较好的投资汇报。
航运、金融融合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航运国,无论是船舶的运力规模及货运量均名列全球前列,但离航运强国仍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航运的软实力方面,离一些发达的航运国家仍有相当距离。
航运最鼎盛时期——2008年,国际干散货远期合同(FFA)的成交量曾达到21亿吨,与当时的全球干散货运输总量相差不大。即使在金融危机后,全球干散货海运市场进入衰退期,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仍然较强,参与FFA的热情不减。自2009年至今,FFA的成交量每年基本均保持在11亿吨上下,交易仍比较活跃。相比之下,我国的成交量就要少得多,这与FFA在我国落地时间不长,业者对其不甚了解,以及我们国内经营者风控意识有待提高有关。
受宏观经济下行、大宗商品需求萎缩以及运力严重过剩等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外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当下的运价已难以履盖正常的经营成本,亏损已不可避免,船东们通过衍生品市场来做“套利“或“保值”几乎不可能。而现实的问题是,“尽可能减少亏损,运价要做得比别人好”已成为业内的共识,这方面运价衍生品同样可以为船东助一臂之力。经过分析判断,经营者可以在运价相对的“高位”进行锁定,规避今后运价下滑的风险,赢取相对收益率。
当前航运业正在谋求升级转型,传统的航运业与互联网、金融业在加快融合,用金融衍生品来对冲市场的风险,从而提升航运企业的赢利能力,有望成为今后航运业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