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造船业三足鼎立晋将安出?

2016-01-12 17:12 |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船市观察


目前,世界各大船厂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中、日、韩三大造船国的日子都不好过。韩国三大船企巨额亏损,中国船企则因人力成本的急剧攀升而失去了在低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的优势,日本则与韩国船企开展激烈的同质竞争。作为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中国,掌握核心技术,才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三足鼎立 各有所长

世界造船产业最早的霸主源于欧洲,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造船业开始腾飞并赶超日本。从相关数据看,1999年,韩国承接新船订单量赶超日本,2000年,其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完工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2009年6月,中国船企的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在全球船舶产业中独占鳌头。2015年,中国新船订单量略低于韩国,但手持订单量依然位列第一。

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份,中日韩三大造船国新船订单成交量出现集体下滑。其中,韩国新船订单量为3190万载重吨、中国为2360万载重吨、日本为2150万载重吨。截至2015年11月底,中国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份额(按修正总吨)37%、韩国为29%、日本为19%,三大造船国所占份额达全球总量的85%。

从去年中日韩三国的船舶接单情况看,韩国船企依然垄断着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在海洋工程装备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承接超大型油船(VLCC)、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等订单上,但在10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领域订单有所减少,其市场份额受到来自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船企的威胁;日本船企的手持订单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受本国船东在国内大量下单、日元贬值、绿色船舶建造水平显著提高等利好影响,其在承接散货船方面更具优势;中国在承接大型集装箱船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散货船订单量急剧下降。

2015年,世界造船业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包括中国船企新接订单量出现了大幅滑坡,而在第一阵营船企的份额却有所增加;韩国造船企业接单更多的转向新造船市场;印度、越南船企开始跃跃欲试,新船成交量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

去年前10个月,在三大造船国中,中国船企新船订单量下滑幅度最大,按修正总吨计下降了42%。笔者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散货船订单流失。以往散货船订单主要流向中国,但2015年散货船船东在华投资急剧下降,这使国内船企接单量严重受挫;其次,日本造船船价偏低,抢走部分订单。由于日元连续贬值,加上相对宽松的融资条款,日本船企在新船承接上有更好的选择余地,有些日本船企的造船报价甚至只比中国船企高出不到5%,这么小的价格差距实属罕见;再次,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也不利于中国船企接单。

寒冬袭来 船市失意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12月31日,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跌至43.25美元/吨,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35.7美元/桶,与2014年7月1日相比,这两个指数分别下挫了53%、68%。

2015年12月16日,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为471点,跌破去年2月18日创下的509点历史低位,再创该指数设立30年以来的新低。海运市场断崖式的下跌,表明全球贸易活动仍在急剧收缩。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数据,2015年海运贸易增速或已跌至约2%,这应该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大通曾在去年下半年预测,2016年全球航运业将更加艰难,上个月BDI的大幅下跌正反映了全球需求的极度疲弱。

风险正在向造船业传导。截至2015年12月底,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为131点,比2014年同期下降了5.1%。由于铁矿石价格大跌,全球散货船资产价值自去年8月中旬以来持续下跌,不到三个月跌幅已达20%。2015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下跌,海工项目变得不堪一击,延期、撤单已成为这个领域最真实的写照。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第三季度,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这三大船企的营业亏损合计高达2.1万亿韩元(约合18.5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受此影响,韩国三大船企万人裁员潮将来临。

与此同时,中国民营船企已相继迈入破产行列,去年有五家民营船企已经或正申请破产。2015年3月,江苏东方重工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4月,温州造船企业庄吉船业有限公司宣布破产重整;5月,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7月,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重整失败,宣告破产。2016年1月,浙江省海运集团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提出破产清算,这是中国首家地方国企船厂倒闭。

2015年11月,日本多家船企下调了2015年财年(截至2016年3月)的盈利预期。在披露业绩预期的8家企业中,仅三菱重工、住友重工、内海造船3家业绩有所提升,而IHI公司、三井造船,川崎重工、名村造船、佐野安船渠都下调了2015年财年船舶和海洋部门的业绩预期。海工项目延期、低价订单等因素使船企盈利能力下降,是企业普遍预期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谁握技术 谁便制胜

韩国三大造船企业一度将发展重心全面转向海工领域,在2011~2013年海工装备市场繁荣时期,韩国船企获得了大量的海工装备订单,但在超大型深水海工装备建造过程中却遭受了巨大的失败。原因种种,除市场因素外,没有掌握关键技术成为韩国三大船企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船市深度调整之际,纵观日韩船企的发展历程,可见,不断创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是中国船企要走的艰难转型之路,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话语权。对于中国船企而言,引进先进技术时需要掌握两点原则:首先,接受的海外技术必须是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价格在承受范围内,并尽可能优惠。一般,竞标者因获得技术转让而受益,谁能更有效和彻底地拥有转让技术,谁就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全面的技术转让是市场制胜的法宝,让国内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并最终实现国产化,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END

关键词: 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