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

2016-01-14 17:05 | 新华网 船市观察


据韩媒近日报道,韩国造船业在2015年的表现依旧不敌中国,订单量止步于全球第二。由于中国造船业的“所向披靡”,韩国造船业已连续四年将世界第一的“宝座”让与中国。上个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韩国造船业接受订单量再次触底,打破自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单月订单量记录。

2016年1月7日,据韩国一家造船及海运分析机构的调查资料显示,韩国去年共接到262艘船舶的订单,共计1015万CGT(修正总吨,是在船舶总吨基础上考虑进船舶复杂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单位),中国则是452艘(1025万CGT),继去年之后再度“击败”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传播制造接单国。而日本则以914万CGT的成绩紧随韩国之后。

“世界第一”与“倒闭潮” 怪现象折射困局

“世界第一”的荣誉看似光鲜,然而却仍然难抵另一则国内造船业消息的刺目:日前,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将裁定受理五洲船舶破产清算一案。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2016年1月3日报道,舟山市中院官网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五洲船舶负债9.11亿元(人民币·下同),主要涉及农民工工资、船舶配件供应商货款、税务等,而资产总计只有5.34亿元,其中尚有4艘船舶未能建造完成、1艘船舶因交付问题正在仲裁,故此确认五洲船舶资不抵债。法院并已开始清盘的准备工作。五洲船舶于2001年成立,拥有设施能建造10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年产能在30万载重吨左右,但却成为首家倒闭的国有船厂。

事实上,受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影响,2015年国内造船业已出现多家大型民营造船企业倒闭的情况,但类似于五洲船舶这种国有造船厂倒闭尚属首例。在业内看来,2015年多家造船企业倒闭仅仅是个开始,2016年的造船行业或将出现企业倒闭潮。

原因:中低端产能过剩 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接单难背后,一方面是航运低迷、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我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制造能力低。

我国造船业国产设备装船率低,需求不足,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将船舶行业与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与日本和韩国船企相比,今年中国船企在经营接单上受到的影响最大,未来几年的生产任务将明显不足。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新船市场较为低迷,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和油船订单上,韩国船企凭借技术优势承接大量订单,在散货船订单上,日本船厂借本币贬值的机遇和我国抢夺订单,面对日韩企业的强势竞争,我国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工作任重道远。

技术含量低也成为船企被淘汰的原因之一。浙江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达西指出,我国过去几年虽然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但是生产主要以干散货船为主,这是航运使用的最基本货船,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到航运业变化影响。像LNG船这种技术难度高、新型环保的运输船,近年来订单一直增长较快,但是我国占有量却比较少。

破解困局: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

2015年9月12日,以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18000标准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在上海完工并交付给承租运营方。其命名交付,标志着中国造船跨入了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开发、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方阵。

面对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如何完成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国内造船业在未来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2015年12月1日举行的2015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表示,“十三五”期间造船业要把握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快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将通过公布行业“白名单”等制度,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挤压落后企业生存空间,以政府引导、市场作用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

据记者了解,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牵头编制的船舶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初稿已经完成,提出到2020年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关键配套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配套设备制造国。

END

关键词: 中国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