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编制

2016-05-20 08:29 | 央广网 船舷内外


2016年5月18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召开船舶行业推进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工信部已基本完成《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及高端装备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已经公开发布。作为《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落地措施,针对当前我国智能制造标准滞后与缺失、没有现成经验模式可遵循的突出问题,将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作为两大重点方向,对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93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支持。同时与国标委编制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一年来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支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推进了智能制造装备安全可控,同时带动社会投资近300亿元,对探索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模式,提振各方面信心做出了表率,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开好头,铺了路,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辛国斌强调,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倒逼下,船舶行业加快调整转型,国际市场份额稳居前列,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工装备发展初具规模,配套业自主发展取得新突破。自2010年起,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前列。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我国造船企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造船每修正总吨工时消耗、全员造船效率等效率效益指标与造船强国的差距仍然较大。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期,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增速减缓期、结构调整期和优势重构攻坚期三期叠加阶段。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船舶制造技术融合,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能够快速提升船舶建造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是增强我国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速产品创新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构筑我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辛国斌要求各方面要从全面提升船舶行业国际竞争力、建设造船强国的目标出发,扎实推进船舶行业智能制造,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对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导,编制发布《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指导不同基础的造船企业稳步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以及智能工厂建设;二是稳步推进船舶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年专项行动已经启动实施,要指导船舶行业企业立足实际,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三是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形成模式加快推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行业共享的数字工艺开发软件、试验平台、数据库和技术标准,构建船舶行业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船舶数字化研发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新模式;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聚焦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十大重点领域,通过技术改造和工业转型升级专项、智能制造专项等,加大船舶行业的智能制造改造项目、技术攻关、行业标准、新模式和智能制造装备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强宣传,促进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在船舶行业选取1至2家船舶企业树为标杆,着力打造智能船厂“样板间”,引领、带动国内其它造船企业的发展。

END

关键词: 工信部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