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拆船警惕赌行情
2016-07-01 17:26 | 中国船舶报 废钢船动态
今年春节过后,受多方利好因素刺激,加上季节性需求扩张影响,钢材需求出现回暖迹象,国内废钢市场需求也随之反弹,价格整体跟涨。深陷产能过剩泥潭多年的钢市,犹如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一样,伴随惊蛰季节的到来,焕然苏醒。而价格的上行波动,再次挑动了钢市参与者的心弦。看到废钢市场有所回暖,有的船东不惜以毁约,提高废船报价的方式另寻买家,以求获取更高的售价,有的“僵尸”钢企则跃跃欲试,企盼“死而复生”.
对此,中国拆船协会会长谢德华表示,无论是拆船企业还是其他钢市参与者都必须清醒地看到,钢铁产业过剩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结构转型远未结束,国内乃至全球经济复苏迹象依旧难觅,钢市需求上涨缺少根基。他提醒,拆船企业应理性看待此次市场上行波动,审时度势,既要抓市场机遇,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进入5月,钢材、废钢价格真的出现了下降。据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春红介绍,近期钢坯、成材市场价格大幅下行,以唐山钢坯为例,截至目前,价格已跌至2120元/吨,较五一前下跌 290元/吨,跌幅高达12%.在弱势下行的背景下,废钢市场也难逃“跌跌不休”的命运。
难以把脉的废钢价格
3 月,国内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明显回升至 50.2% 和 53.8%;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降幅继续收窄,同比下降4.3%;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止跌反弹,环比小幅上涨 0.13%,是自去年 3 月份以来的首次环比增长。受外部环境回暖影响,3 月国内废钢市场一片喜色。据统计,以沙钢为首的华东地区钢厂整体上涨 250~300 元 / 吨,部分中频炉钢厂涨幅较大。
由于钢坯价格快速上涨,钢厂成材出厂价格迅速上调,同时由于终端需求有保障,而成材库存相对较低,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价格上涨。3 月底,部分钢厂复产,不乏一些僵尸企业“露脸”,“部分市场只出现了小幅回调,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心态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谢德华说。
首先,回春解冻后的钢市,对于部分国内船东来说,是一大利好。3月,除个别城市外,全国部分重点城市废钢价格 3 月份均价环比 2 月底价格均有所上涨,华南地区的均价较 2 月底价格上涨在 200 - 300 元 / 吨左右,华中等地区涨幅相对较小。相较于春节前与拆船企业签订的合同,船东在3 月售出的老旧船舶能获取更好的收益。看准行情动态,抓紧时机调整老旧船舶价格,已成为不少船东的短期策略,以谋取亮眼的价格,品尝市场波动带来的意外之喜。
其次,废钢价格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拆船企业的经营压力,消弭了部分积压库存,加快了盘价买船的节奏,以期减亏增效。2015 年国内废钢价格大多低于 900 元 / 吨,2016年春节后,废钢价格一度高歌猛涨,有的地区废钢价格突破 2000 元 / 吨。废钢价格的上涨态势,使不少拆船企业看到了有利可图的机会。但时至 6月,回眸望去,真正能享受到“福音”的,多是那些 2016 年初前后购买到货的废船。那时正值废钢价格低谷期,按照一般 1 个月左右的拆船周期计算,拆解下来的废钢正好赶上此轮废钢价格上涨。而如果在今年 3 -4 月废钢价格上涨期间,追高买船的企业就未必这么幸运了,因为废船价格是随废钢价格变动的,而拆船周期是不变的,其结果可想而知。
对国内拆船企业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来说,由于废钢价格不断下滑且不稳定,吃不准的拆船价格使企业陷入了买还是不买的纠结。据中国拆船协会的有关资料显示,虽然“十二五”期间国内拆船企业年均拆解量保持较高水平,但是下游市场萎靡,拆船成交废船价格及税费较高、环保投入多、劳动力成本增大、物资销售缓慢、库存占压资金周转率低、融资及财务成本居高,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企业入不敷出,亏损已成为企业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国内拆船企业累计经营亏损超过 17 亿元人民币。”
价格的波动不仅挑动着每个企业的神经,也左右着每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管是举棋不定还是盲目跟风,都或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兴衰。
攀比心态引恶性竞争
未来,废钢市场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卓创资讯钢铁分析师刘春红认为,后期废钢市场价格下跌仍为主基调。“首先,下游钢坯、成材市场价格尚无止跌迹象,对废钢市场支撑弱;其次,钢厂近期到货增加明显,库存较为充足;再次,贸易商后市预期偏弱,以出货套现为主,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下行。”刘春红表示。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位于五大任务之首,而在去产能中,钢铁和煤炭行业又首当其冲。2月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指出将从 2016 年开始,用 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 1亿-1.5亿吨。然而,今年年初出现的钢价有所回升现象,又唤醒已停产钢厂的生产,从而为新一轮产能过剩埋下隐患。
谢德华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时刻挑逗着市场的供求关系。目前已到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新常态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三去一降一补”调控下,拆船企业应加大警惕,冷静看待市场,理性分析价格波动趋势,避免因误判遭遇更大风险、付出更高的代价。
2015年,钢企因钢铁市场持续下行而减产、停产,各地也在严格执行去产能计划,两方面因素的作用,减少了钢铁的市场供给。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钢铁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正是由于供与需的一降一升,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但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幅度非常有限,而供应量的增长幅度过快,从而导致价格又迅速下滑,出现了“过山车”的现象。
与此同时,在行情看涨的前提下,船东抬高船价,有的甚至不顾企业信用,宁可毁约,这不仅扰乱了废船正常交易的市场秩序,而且极易造成拆船企业之间盘价过程中的误解和盲目竞价。谢德华指出,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是企业无可厚非的目的,但是如果不顾商誉信用,破坏公平原则,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目前中央提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我们提倡并鼓励的是竞合。因为,恶意竞争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谢德华说。
“十二五”期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钢材市场需求不旺,废钢价格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拆船业主要产品废钢、废有色金属等物资销售遇阻,库存严重积压,2013 年底拆船企业库存达到峰值,2014 年以后随着拆船量的减少,库存量也有所下降,但年均库存量在 70 万吨以上,年均占用资金近20 亿元人民币。如果拆船企业在物资滞销、资金周转不畅的不利条件下,更要谨慎经营,看准机会,快进快出,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经营成本,不盲目跟风追涨,以免加重不必要的“内伤”.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5 月份的制造业PMI为50.1%,与4月持平。有专家认为,PMI连续3个月高于临界点,表明经济保持基本稳定走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经济增长筑底的逐步形成,钢材市场或将理性回归,废钢市场供求关系也将趋于稳定,届时拆船市场或将迎来稳定发展的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