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理亟需信息化

2016-07-12 17:11 | 航运交易公报 船舷内外


计划保养系统是船舶必备系统之一

纯人工管理方式弊端越来越明显,信息化管理方式优势日渐凸显,在当下的船舶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方式获得推崇。在提升船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技术应用非常关键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船舶管理的主要手段。所谓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与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此前,船舶管理一直以人工管理为主,尤其是各种维修计划的制定,基本上依靠轮机长的经验来完成,一旦出现人员更替,则很难将原有工作按时完成。此外,像港口船舶的调度工作,一般也全靠对讲机喊话这种略显原始的方式来完成,显然这些落后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纯人工管理手段弊端暴露的越来越明显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势的日渐凸显,很多重视船舶管理的大型航运企业已经逐步引进信息化管理手段。

船舶信息化管理手段即引进船舶管理系统取代部分人工管理职能,辅助管理者进行规范、高效的管理工作。凡是流程化、制度化的管理内容,都由船舶管理系统来完成,凡是人性化、主观性的工作,由管理者来完成。只要管理者能够严格执行系统规定的各项规范和工作流程,就能得到最理想的结果——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因此,船舶管理系统在行业的普及是一种必然趋势。其必然性体现在船舶管理系统的应用是航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运输部对航运企业信息化管理规定中的重要要求,更是航运业面对行业整体萧条形势,提升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然要求。

在当下航运市场低迷的现状下,是时候进行船舶管理的信息化改造了,这或将带来千亿乃至万亿元的直接和关联经济增值。

粗放的船管信息化水平

近些年来,中国船队规模快速增长,去年年初,全球商船总数89464艘、17.5亿DWT,而最近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拥有的商船总吨将占全球总量的1/3。除了商船,中国渔船的数量也非常惊人,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渔船总数达106万艘,是世界上渔船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总数的1/4,中国渔船在全世界超过90个国家领海内都有捕捞作业,中国是世界鱼类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2010年起,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前列,中国作为造船大国的地位毋庸置疑。

与船队大国和造船大国相适应的,应该是航运软实力的不断提高。然而,相对而言,中国船舶管理软实力还较为落后。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性能较为先进的船舶,船上一般都会安装各种先进的软硬件系统,计划保养系统(PMS)就是必备系统之一。PMS是指船舶机械(包括电气设备)根据《钢制海船入籍与建造规范》等有关要求和设备制造厂说明书规定,由船东制定一套详细的周期性维修保养计划,通过该计划在船上贯彻和实施,使船舶机械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对这种船舶机械采用周期性维修保养的计划管理就称为PMS。不仅先进的船舶上会安装PMS,一般新下水的船舶船东也会要求安装PMS,其主要目的是通过PMS加强对船舶日常维护保养的管理。

码头网(大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尧旺明表示:“虽然PMS早在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使用,但普及范围很小,基本局限于国企或实力较强的民营航运企业。此外,管理者对PMS的功用和意义了解不多,导致PMS往往成为一种摆设,这种情况在国企中较为常见。PMS在船上的安装率不足25%,而使用率不足10%,这就是残酷 的现实。”

目前,中国航运企业的信息化途径主要有“引进”与“自主开发”两种。有的企业趁资金宽裕一味引进系统,但不管能否消化和吸收,往往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大量企业开发自己的船舶管理平台,造成重复开发,既浪费资源,又存在大量“信息孤岛”;各企业在信息化标准和制度体系的制订方面不统一,不能通用。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工作并没真正重视,仅仅是将信息化作为面子工程,口头上重视,实际行动中却缺乏支持。

尧旺明认为,中国船舶管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船舶管理信息不准确,船舶运行中出现哪些故障,到哪个港口维修,需采购哪些物料备件和油品,库存多少,什么时候需要补给……这一切均未能实现互联互通。举个例子,中国商船总吨位约占全球总数的1/3,渔船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1/4,如此庞大的船队规模,每天每时每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船用物料,但目前,中国船用物料供应行业还非常滞后,没有统一配货标准、没有数据统计资料、物料源头也不可追述。”

技术驱动“智慧航运”

“智慧航运”是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船舶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

目前已经进入以信息和知识驱动引领的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技术是实现信息经济的关键点,扮演着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未来,引领“智慧航运”发展的是技术。

在船舶管理信息化的打造和改造过程中,技术应用非常关键。目前,有些企业推出船岸“一体化”PMS,甚至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安全可靠和机制完善的信息化体系,把“智慧航运”发挥到极致。

那么,应用哪些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船舶信息化管理优化呢?

尧旺明认为,可以通过铺设海上通讯网络,建设海上信息高速公路,为船舶提供高速宽带卫星通信服务,降低成本,提高速度,为航运企业提供更便利的信息化服务。船上工作人员可以借助卫星提供的IP接口连接国内互联网,不仅可以实时回传船舶工作状态参数,还可使用电话甚至视频会议的方式与国内联络,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在船舶上,可以安装大量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实现船舶航行“感知”能力。

当然,要提升船舶管理信息化水平,在船上安装PMS是必不可少的条件。PMS能系统制定和执行船舶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有利于维护保养计划的贯彻实施,加强保养工作的监管力度,提高船舶管理水平,对延长船舶使用寿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尧旺明表示,PMS包含很多模块,不只是维修保养,还包括备件物料管理、油品管理、人员证书管理、费用管理、预警安全管理等等,能实现企业内部到航运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用物联云的理念统筹船舶管理,实时智能,管理便捷。不管船上什么时候换人,换什么文化水平的人,都能轻松上手。无须下载客户端和升级包,无须安装任何软件到自己电脑,只要打开网页即能使用,省时又省物力财力,船东在任何一个能上网的地方都能进行船舶管理,只需账号和密码即可轻松登陆。在无线网络和手机上网功能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尧旺明对于中国目前滞后的船用物料行业深感惋惜,他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利用“互联网+”来统筹船用物料。“互联网+船用物料”的理想状态是:线上,建设物料超市;线下,在全球各港口码头布设服务网点;在线下单,线上支付,实时送货,通退通换。“用‘互联网+’能为中国船舶提供源头可追述、质量有保障的物料产品,能提升中国船舶管理的软实力,能提高中国船舶的运输效率,还能提高船员的生活质量,提升中国航运业的现代化服务水平。”   

END

关键词: 船舶管理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