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船整合秀“洪荒之力”
2016-08-16 16:47 | 航运交易公报 船厂动态
8月5日,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华舟应急,300527.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不难让人联想到6月2日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的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久之洋,300516.SZ)。时隔两个月,久之洋和华舟应急先后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重工)的运作下上市,似乎预示着中船重工的资本运作速度正在逐渐加快……除了集团内部的整合动作外,中船重工于7月初斥资35.9亿元,买下中电广通股份有限公司(中电广通,600764.SH)这个“壳”,与中船重工借壳重组冀凯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冀凯股份,002691.SZ)不同,此次由国资委出面牵线搭桥,被外界普遍看好……
据媒体报道,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曾明确表述集团层面的资本运作路线图:中船重工除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考装备四大类海洋装备外,还有动力、电子信息、水中兵器、军贸物流、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特种装备等四大领域十大产业板块。未来这些产业都将按照专业化板块划分,分板块推进资产证券化,从而构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及境外上市等多层次上市企业的布局,形成多种形式融资体系。中船重工副总经理姜仁锋表示,随着久之洋、华舟应急成功上市,中船重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架已有效搭建。
板块化:再添一块
相关市场人士分析道:按照中船重工的思路,集团内部整合框架渐趋明晰化(见表)。主板市场的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工,601989.SH)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动力,600482.SH)将分别优化和整合集团内部的主营业务资产和动力业务资产。在主板市场买的“新壳”中电广通很有可能承担起整合电子信息类资产的重任,一个被冠以类似“中国电科”新名号的、整合进军工电子资产的上市企业也是值得期待的,“军工概念+电子信息类”的双重身份为其市场溢价提供了保障。
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首次对应急产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政策层面支持力度日益增强,相关产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2014年和2015年,华舟应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9亿元和17.2亿元,增长率为23.7%。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行业,有预计称仅应急机械化桥和应急舟桥这两类产品就能催生近77亿元的营收空间,且不说更有技术含量、附加值更高的应急救援类车辆、特种物流车辆等。综合以上消息面及市场分析,华舟应急今年营收预计可达21亿元,同比增长22.1%,净利润有望突破2亿元。据方正证券《研报》透露,华舟应急今年的每股收益预计为0.47元,合理价格区间为38.31~43.31元。截至《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发稿日,华舟应急已经稳稳地封停在了14元的整数关口。
证券化:再下一城
接连抛出久之洋和华舟应急这两只新股后,中船重工这种重组式的孵化日益引起资本市场的重视,有人说这是老母鸡生新蛋。某基金公司交易员在接受《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船重工前期一系列的买壳重组、推下属企业上二板市场等“抄近道”的动作看,接下来可以预期类似边整合、边证券化的良性互动进程还会加速。该交易员进一步表示,由于目前在二板市场上市的都是中船重工集团层面受国家政策扶植、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类企业,故被市场认可和追捧在情理之中——这会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对中船重工集团层面成功整合的信心,从而反过来刺激中国重工等在主板市场的表现——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接下来怎样继续推进板块化上市?下一个被推上前台的会是谁?目前中船重工尚未整合的板块主要包括水中兵器、军贸物流、新材料、清洁能源和特种装备等。可以说集团板块化、证券化之路漫漫,但路径不外乎两条。
首先,对于类似华舟应急这样从2011年就开始筹划资本化运作的企业,上市条件较为成熟,在目前IPO审核收紧且并购重组趋严的大环境下,中船重工还将继续推动此类企业上市——扮演孵化器的角色。另外,“买壳”应该还是会在审慎的氛围中进行,毕竟中船重工旗下尚有大量的研究所资产需要向“壳”注资才能达到资本整合的目的。
中船重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不同进行有差异的资本手段适配,在某种程度上践行了其“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主创适配、内外咸宜”的资本市场战略——对于这两种模式是否能达成中船重工成功板块化整合的殊途同归,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