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庆思路

2016-12-07 17:08 | 中国水运报 国内造船


12月1日,“中国长江流域(重庆)船舶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学术报告会在重庆交通大学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重庆船舶业三年内将去产能20万载重吨。届时,重庆造船产能还有90万载重吨。

“从2013年至今,3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接一张造船的订单”,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总经理吴跃说,这对于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牌船企而言,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和不得不经历的考验。

船舶工业经历三九天

12月初的重庆已然开启了冬天的模式,连日的降雨带来了大幅的降温,站在长江边的东风造船厂空旷的厂区里,让人不觉感到丝丝凉意。

“3年前的时候,我们企业的银行负债达到近9个亿,几乎濒临破产”,吴跃回忆说,当时的企业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一面是数量急速下滑的造船订单,一面是老牌企业的职工基数大、退休人员多等因素带来的巨额开销,让企业感到不堪重负。

无独有偶,在这场航运业遭遇的“寒冬期”里,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今年6月,我们对全市的造船企业进行过一次走访调查,发现很多的船厂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重庆市船舶检验局船舶技术处处长张胜鹏介绍说,很多造船厂的厂区里都长满了杂草,只有少量的工人看护设备。

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当下的国内造船业实不为过。2015年3月,泰州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东方重工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同月,中国最大的外资造船企业STX(大连)造船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债务规模240亿元;2015年7月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自救、重整措施后,江苏知名民营造船企业明德重工最终也没能摆脱破产的命运;今年1月,浙江舟山五洲船舶申请破产后,成为造船业寒潮中第一家倒闭的国有造船厂。

2015年以来,我国造船企业都面临着订单量大幅下滑,开工不足的经营困难。“现在的造船业已经属于买方市场,造船企业为了争取到订单不仅仅是相互压价,同时船东的预付款比例也越来越低”,重庆中江船业总经理刘沛安说,现在船东的预付款只有5%,最少的甚至只有1%,这无疑给造船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压力,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造船企业智能走向破产的道路上去。

刘沛安分析说,造船业的不景气源自于航运业的低迷,新船建造数量大幅减少,让造船业的产能大量过剩,导致业内竞争加剧,很多的造船厂为了维持生存,采取微利甚至零利的方式经营,但即便是这样,也需要面对船东苛刻的付款条件,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减肥瘦身夹缝中生存

“当前的造船业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为此化解过剩产能是必然要面临的一个课题”,重庆市国防科工办副处长曾炳民说,为了推进全市船舶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贫发展,重庆即将制定出台《重庆市船舶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

“2009年以前,重庆的造船业曾经历一次爆炸式的增长,可以说那是一个闭着眼睛都可开造船厂挣钱的时代”,重庆金龙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安钿在电话中介绍说,但是好日子终归是会过去的,位于重庆忠县的船厂已经两年多没订单了,照这个趋势下去,当初1.6亿元的投资估计也很难收回了,更不要说赚多少钱。如今他已将工厂交由他人代管,自己则常年在温州忙其他生意。

据曾炳民介绍,重庆在化解船舶行业过剩产能方面,会坚持淘汰落后的原则,健全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法治意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政策协同重点突破的原则,建设市场化和法治化产能退出机制。到2018年,重庆的目标是退出造船产能20万载重吨,全市产能削减到90万载重吨以内,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基本处置完毕。

“除了在化解落后产能以外,我们还将鼓励企业寻找新的产业发展机遇,利用原有的技术和装备资源,发展钢结构加工,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和铁水加工贸易等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转型发展物流产业”,曾炳民说。

船型标准化杠杆效应凸显

谈及造船业就不得不要说到现有的船舶运力情况,在造船业去产能的同时,航运公司也在忙着去库存,在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的激励下,近年来,重庆老旧船舶拆解工作推进顺利,已经相继淘汰老旧运输船舶1240艘,减少低质运力100万吨。

“2015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船舶报废拆解和船型标准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5]977号),将补贴政策延续到了2017年12月31日”,张胜鹏说,这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老旧船舶拆解,加速航运业淘汰落后产能。

重庆河牛船务公司董事长谭建强说,由于补贴政策规定的是船龄15年以上的船舶才可以申请补贴资金,但是我市有一大批船舶是在2006年前后建造的,而这批船舶有大部分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航运的需要,特别是散货和集装箱船舶由于没有货源,有大部分被闲置。

目前,重庆水运干散货运力的过剩量达到30%以上。“产能的过剩直接导致了干散货水上运输企业面临着买方市场的窘境”,重庆强源船务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运力的过剩导致了众多船舶无货可运,其公司的干散货船在2016年上半年只运行了3个航次。

“如果可以进一步延长政策的时限,同时将10以上船龄的船舶也纳入到补贴范围内,那么仅重庆市就可以再淘汰落后运力20万吨以上”,谭建强分析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航运企业的运力负荷,也可以带动全市船舶工业的发展,进而提供潜在的订单机会。

在张胜鹏看来,“船型标准化”的相关政策可以为航运业和船舶工业提供双向的利好,可以起到一个行业经济杠杆的作用,撬动双方实现共赢发展。因此,他希望相关政策能延续下去,并拓宽补贴范围。

船企多向转型初见成效

“我们从最多的时候年亏损1亿元以上,负债近10个亿,到去年亏损减少到5000万”,吴跃说,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扭亏为盈。

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虽然重庆东风船厂没有接到一张造船订单,但是企业却在不断的转变发展方向,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

东风船厂利用自己拥有的2.5公里优质岸线资源和500亩的厂区土地,开展了商品车的滚装运输业务,涉足物流产业,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对维持企业自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东风船厂还发挥其雄厚的造船技术优势,开展修船业务,重庆的10余艘豪华游轮的检修都是在该厂进行的。此外,东风船厂还涉足了钢结构的生产,参与了重庆轨道交通工程、立交工程的建设,生产了包括轻轨导向梁在内的多种高端工程钢结构产品,并获得成功。

END

关键词: 船舶工业重庆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