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减产,油运市场波澜不大
2016-12-14 17:10 | 航运交易公报 油运市场
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总部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将原油产量减少120万桶/日,并将原油产量限额定为3250万桶/日,减产决定将自2017年1月1日开始执行,限期6个月。
国际油价应声上涨,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50.47美元/桶,盘中涨幅达到10%;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涨超过9%,达到49.44美元/桶。
国际油运市场神经受到挑动,虽说减产协议推动国际油价短期冲高,但受供需端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将难以改变,油运市场的基本面调整也言之尚早,不温不火将是常态。
减产面临阻碍
欧佩克决定减产是为使原油市场供需更为平衡,缓解2014年以来油价持续低迷的局面。这是欧佩克2008年以来首次决定减产,力度着实让市场“意外”。
新华社报道,据欧佩克提供的信息,沙特阿拉伯减产最多,减产原油48.6万桶/日;此前坚持不减产的伊拉克也同意减产原油21万桶/日;应伊朗此前要求,伊朗原油产量限额被放宽至379.7万桶/日,并未作出实质性减产。
根据达成的谅解,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产量减幅为180万桶/日,但其中30万桶的减产份额并未落实。其中,非欧佩克产油国决定减产原油60万桶/日,俄罗斯承诺减产原油30万桶/日。但欧佩克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未通过减产决定。
12月10日于维也纳召开的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会议,已有14个非欧佩克国家受邀参加,这些产油国总计生产石油占全球产量的约1/5。
减产协议着实让市场一片“激动”。除低油价外,国际石油市场不景气的另一表现就是供需失衡、石油供应过剩。这一现象背后是国际经济发展失速,主要石油需求国油储饱和及石油作为战略物资牵涉的政治体博弈。
从石油产量来看,备受关注的欧佩克作为行业垄断组织,目前平均产量约3380万桶/日,从全球9630万桶/日的石油供应量来看,相当于控制着全球1/3的石油产量,因此控制剩余2/3产量的非欧佩克国家的态度对国际石油市场走势影响也相当大。
根据最新消息,俄罗斯能源部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日前表示,俄罗斯准备从明年1月起将其原油产量逐步削减30万桶/日,减产基准为其今年11月的石油产量。俄罗斯能源部CDU-TEK统计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与凝析油11月份产量达1121万桶/日的高位。另外不可忽略的是,当下俄罗斯的减产承诺尚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一旦政治、经济上有需要,随时可以提高产量。
从其他产油国家来看,一旦油价如减产预期出现较快上涨,美国、加拿大等潜在供给者势必增加供给,特别是页岩油技术的突破,加之特朗普新政府对此的积极态度,美国页岩油的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加。
而致力于推动减产协议达成的欧佩克最终的减产效果也备受挑战。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石油供应量约9750万桶/日,欧佩克决定日减产120万桶对于全球石油日供应总量来说比例并不高。此外,还有报道称,从统计数字来看,欧佩克的实际产量调整量一般仅有协议产量调整量的60%,因此本次欧佩克120万桶/日的减产量,落到实处可能只减产70万桶/日左右。
石油需求渐饱和
另一端的石油需求方面,即便有太多的变量因素,但多项指标已明确显示目前全球石油需求接近峰值。
全球来看,34个经合组织国家加上中国、俄罗斯及巴西,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总和占全球人口的40%,但石油消耗量却占全球总量的70%。因此,随着全球核心人口增长的停滞,及新技术、新能源的开放利用,全球原油需求将难现增长。
国际能源署也在其最新公布的石油市场月报中表示,随着全球各地供应逐渐恢复、需求增长滞后,如若欧佩克不减产,2017年石油市场将再次面临供应过剩的风险。根据该报告,今年10月全球石油供应增长为80万桶/日,总量达到9780万桶/日;预计2017年非欧佩克国家供应增长将达到50万桶/日。同时,2017年的需求增长预计放缓至平均120万桶/日(2016年为增长180万桶/日)。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过去的石油消费大国如印度和中国的需求不高,意味着需求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具体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已公布的中国前10月的原油进口数据显示,与9月份的高进口量相比,10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降至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环比大跌12.92%至2879万吨,相当于680万桶/日水平。
石油储备方面,9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年初,中国建成8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储备基地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197万吨。而在2015年同期,国家石油总储备库容为2860万立方米。
中国自2015年以来就一直利用油价走低的机会加快储备战略石油,这个量可能已接近库存容量极限。据摩根大通预计,2016年年中,中国战略储备石油共计约4亿桶,而其目标储备量为5.11亿桶,这意味着其战略储备石油库已于8月份填满,再加上地方小型炼厂产能利用率的潜在回落,中国需求已现弱势。
当前,中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30多天的石油消费量,但关于石油储备的安全标准,国际能源署认为储备量应达到90天的消费量,中国尚未达到此标准,主要原因是石油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
原油油轮市场影响负面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了油运市场将在相当长时间内表现不温不火。欧佩克决定减产,承担中东到亚洲市场油运的VLCC将受到影响。但对供需格局影响有限的情况,掀起的油运市场波澜也有限。
欧佩克决定减产,当周全球原油运输市场大中型油轮运价小幅回落,小型油轮运价横盘波动。克拉克森数据显示,12月2日,VLCC、苏伊士型和阿芙拉型油轮平均日收益分别为45239美元、33125美元和35138美元,环比分别减少1199美元、7644美元和28美元。中国进口VLCC运价基本平稳,12月1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进口原油综合指数为1034.69点,环比基本持平。
石油需求与产地不平衡催生国际石油运输贸易,从目前国际油运市场格局来看,市场化成分更加明显,运力主要集中在供需地两端,东亚和中东为当前最大的石油消费和输出地区。欧佩克决定减产,中东地区对石油出口的影响力度将缩减。
对此,挪威最大融资银行DNB分析称,欧佩克减产决定将对原油运输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使原油运输市场面临中东石油出口减少、浮式石油储油轮减少、新船交付增多三重打击。不过,中东石油供应量减少意味着油轮需求明显减少,现货石油价格增加,未来石油价格差距将会缩小,这将支撑VLCC运费上升,或将导致现货市场运费上升。
DNB补充称,货物供应减少意味着现货市场需求减少,可能会释放浮式石油储存量,而目前浮式石油储存量大约有1.6亿桶,占原油油轮船队的8%。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运市场减速航行获得优化,使船舶回升数量增加,将释放更多船舶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