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远:五个方面为航运业解困

2017-01-12 16:36 | 中国船检 船界人物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格局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我国的航运行业布局也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全国产业结构的变局,悄然翻开波澜壮阔的变革创新之页。

2017年1月11日,第四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暨国际航运企业联盟(ISEA)成立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供给侧改革与航运创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航运企业领袖及精英人士400余人出席本次盛会。

全国政协委员、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发表题为“供给侧改革与航运创新”的主旨演讲时表示,航运创新面临的问题是航运的明天是什么样的?回顾2016年,是极为困难的一年,其原因分为两部分:外因,世界经济不好;内因,航运企业自控力不强。

那么,航运如何解困?徐祖远表示,政府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三去一降一补、有效平衡、提高供给质量、从源头上创新、提供新的供给模式等,都是航运自救的重要手段和出路。主要可从五个方面来建立:

一、模式创新,加速企业重组、并购。

国企:国家通过三个“一批”(清退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一批)对过剩产能进行优化。

企业重组并购:强强联合,例如中远海运;不同领域优势互补,例如中外运长航整体并入招商局。

关于民企并购的建议:

1、抓住转型升级(国企和民企 侧重点不同)

国企:工业、能源、资源等整合。

民企:借助业务、机制优势,寻求多元化并购和投资机会,双方转型升级。

2、资源互补、抱团取暖 集体发光

特点不一样:国企,大而权;民企,小而精。

通过并购互相弥补短板。

3、主动出击海外

全球经济一体化,民企不应仅停留在国内市场,在转型基础上,通过走出去,把成本优势扩大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管理创新。

短板是没有把科学管理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优化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提高科学管理?两个途径:

1、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标准化科学的实施。

2、现在已进入工业4.0时代,要将信息高度集成,有效利用。

目前:已实现定价、报关、订舱方面的信息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未来:更多大数据应用于航运业,通过大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路线、天气、法规方面数据信息,便于船舶更高效运输。还可通过智能机器人,对船舶设备照探进行评估,从而发现设备故障以及带来的损耗。

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提高效率,为航企积累先进管理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等,为后续发展积蓄能量。

三、标准化。

三个层面需要落实:

1、建立制度。

2、流通信息的标准化(单据/票证统一),避免重复劳动,简化信息流通和核验。

3、业务操作标准化,降低损耗。

四、业务操作多元化。

业务操作从单一化至多元化。通过多元化满足需求窄的要求,多元化经营、坚持主业(航运业)一个中心,例如中远海运6+1。

健全海运生态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一站式服务。

实现多元化经营,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内部资源,如航运企业参与多式联运 门到门、船舶融资多方合作。

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产业链延伸,如资源共享、置换,搭建平台,参与产业生态圈的建设(ISEA联盟)。

五、市场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1、行业自律;

2、政府有效的监管。

END

关键词: 徐祖远航运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