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造船业: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

2017-04-14 15:16 | 中国船舶报 国内造船


在过去的2016年,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持续恶化,我国三大造船指标继续下降,我国长三角造船集群更是遭遇了造船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击。地处长三角的江苏省船舶工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深耕细分市场、错位竞争良性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船市下滑的情况下,依然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经营特色。然而,作为我国第一造船大省,江苏省的船舶工业也遭到剧烈冲击,在面临市场“大考”之际,一些进入“白名单”的民营船企也相继破产倒闭。

面对2017年仍然严峻的市场形势,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秦雁认为,当前,江苏船舶工业面临着新市场生态的挑战,把握好各项政策机遇和行业机遇,推进全省船舶工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各船舶企业要强化研发、精细管理,通过科技创新、智能驱动、产品升级等手段,难中求进,在逆境中推动江苏船舶工业稳健发展。坚持研发抢订单 船市“蛋糕”有限,船企如果仅凭现有船型在有限的市场中实现突破,压力太大,机会太渺茫。“接单难”使船企面临生存考验,江苏省各大船舶企业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立足自主创新,着力转型升级,不断挖掘潜力,打造高端产品,确保生产经营工作有序进行、企业稳健发展。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外运长航重工金陵船厂等江苏船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细分市场,瞄准绿色、环保、低碳、高效船舶,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发投入力度,努力打造绿色产品,使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成功实现经营突破,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品牌支撑的发展之路。

中船澄西在主流船舶市场疲软的情况下,针对沥青船和化学品船市场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与设计院所联合开发了3型沥青船和1型化学品船,迈出了产品转型的第一步;扬子江船业在细分国际船舶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船市低迷期人员流动大的机会,大量引进技术研发人员,针对新能源运输船、新能源动力船需求继续增加以及特种船、超大型节能干散货船的潜在市场需求,在2016年投入技术研发经费超过3亿元,研发高新技术船舶产品10多个,以节能、低排放、高智能船舶产品的有效供给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江苏新时代造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化学品船、成品油船等双高产品为主要业务,重点关注和研究船舶产品的节能、环保、舒适要求,对接国际标准,瞄准新型材料,选用清洁能源,开展船型优化。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江苏船舶工业前10家骨干船企手持订单占该省手持订单量的81.3%,其中,大部分订单来自船企优化设计后的新船型。即使在目前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一些骨干船企的订单任务依然排至2018年。

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秦雁表示,江苏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三五”规划》已经颁布,下一步,全行业将紧紧瞄准3个战略方向,即坚持转型升级,促进全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品牌提升,创建国际一流船型品牌、企业品牌、地区品牌;坚持绿色环保,实现持续发展,不断加强江苏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促进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转变。坚守底线防风险 守住底线既是对企业自身负责,更是对支撑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负责、对社会负责。近年来,随着行业持续低迷,“接单难”等问题更加严重,许多船企为确保不停产,通过多种渠道抢夺订单、筹措资金。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船企盲目接单,低价竞争,承接超低预付款订单。这种行为从表面看缓解了企业当前“接单难”的矛盾,却为日后船企的产品生产及交付等埋下了隐患。

“超低预付款订单让船企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已在去年国内海工企业‘交付’难的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江苏一家民营船企的负责人坦言,近年来,我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量急剧下滑,营业收入大幅回落,盈利能力不断下降,面临入不敷出、经营困难的局面。为了缓解压力,部分船企开始承接超低预付款订单。这类订单的船东先期预付款比例平均只有5%,最低仅有1%,使得船企资金链更加紧张。而一旦资金上出现问题,船企随时面临破产倒闭。

与此同时,不盈利甚至亏损订单、技术跨度很大的订单也是企业在接单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的风险。有些船企试图通过涉足“三高”船舶或者之前未曾建造过的船舶领域,来缓解当前三大主流船舶市场疲软带来的经营压力,但是,这些企业在“三高”船舶的技术储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却十分不足,盲目进入新领域最终只能导致“烂尾船”现象发生。

此外,随着行业整体下滑,还有一些船企投入资金从事其他业务,导致亏损或出现到期债务不能按期偿还的问题,使企业现金流枯竭,经营“雪上加霜”。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船企的履约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履约能力强,船企就有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履约能力弱,船企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船企接单、造船、交船,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一个环节出现断裂,整个链条就会瘫痪。如果船企在一艘船上不能正常履约,就会影响到后续船的履约,整条生产线的计划就会被打乱。一旦出现交船脱期,严重时将导致船企的产品连锁脱期,船东为此罚款,甚至弃船。

对此,扬子江船业副总经理缪为群表示,船企的底线即防范风险,在当前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船企要坚守自身底线,守住底线才能控制住企业运行风险。他说,扬子江船业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做到逆势前行,稳健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始终坚守底线,确保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50%。坚定信心保交付 2016年,江苏船舶工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低迷的船舶海工市场,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难中求进,全力推进转型发展,继续保持了全国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大省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江苏省造船完工量为1493万载重吨、新承接订单量为424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量为3911万载重吨,分别占全国份额的42.3%、20.1%、30.9%;主营业务收入为2555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份额33.2%;实现利润7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6.9%。其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等指标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2017年,江苏船舶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战略机遇,“保交付”成为船企的首要工作目标。在确保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的基础上,江苏船舶工业将不遗余力地促进“保交付”战略的落实。不少船企正各显神通,通过强化精细管理、严格质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等一系列举措,努力“保交付”。

“2017年,船舶海工市场全球性危机仍将继续,造船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产能过剩依然是市场主要矛盾。除抢订单之外,‘保交付’仍然是船企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船澄西副总经理颜泽定认为,确保完工产品按期保质交付,才能为企业增添持续发展的动力。

面对船价持续低位、原材料价格暴涨、人工成本刚性上升、汇率波动等不利因素,江苏新时代造船坚持“交船才是硬道理”,群策群力,全面推进精细管理,落实全员质量自主控制,发扬工匠精神,精心策划,全力以赴,高效优质地完成在建船舶产品,确保船舶顺利交付。

江苏一家民营船企负责人表示,客观地说,全球航运和造船业在短期内难以实质性复苏,船企接单难、交船难和盈利难等方面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十三五”期间,江苏船舶工业或将面对“骨干船厂‘亏损挺立’,非国有船企停产倒闭”的残酷现实。

针对2017年江苏船舶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秦雁表示,江苏船舶工业将把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政策机遇、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行业机遇、科技创新发展的技术机遇,千方百计提升抵御危机的能力,围绕“一个引领,四个驱动”,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战略驱动、智能驱动、融合驱动、人才驱动,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军民融合发展以及人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同时,2017年,江苏船舶工业将主动作为,积极奋进,千方百计抢订单,全力以赴保交船,聚精会神防风险,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实现产业全面转型。

END

关键词: 江苏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