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会给航运业带来一场革命吗?

2017-08-07 13:24 | 中国水运报 船舷内外


欧洲第二大港口目前正在运营一个专注于物流自动化的试点区块链项目。

位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Port of Antwerp)宣称,其正在寻求利用这一技术,将终端集装箱物流业务自动化和简易化。安特卫普港务局在一份新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其目标是加快港口客户之间的交接,以防止恶意操纵数据。

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其本质是一个非常可靠和有效的各方之间共享信息的方式。它创建了由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维护的不可变更的数字总账。

这项技术的共享潜力在于它的防篡改架构和完全透明,使得它成为一种革新当下管理供应链方式的完美工具。

目前,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和港口正在试水这一技术,如马士基等。那么,区块链会给航运业带来什么变化呢?

A区块链与航运的“缘分”

早在2015年,以色列的初创企业Wave就开始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EDI数据标准不统一和缺乏信任的问题;进入2016年,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尝试在物流单证领域启动起来,10月份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与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区块链专家一起验证了区块链替代传统提单的可行性,11月鹿特丹港、荷兰银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机构组成了物流行业的区块链联盟来测试物流合同信息共享应用,同月香港初创企业Chain of Things研究将集装箱和船舶上传感器采集的物联网信息通过区块链共享给相关方;2017年3月初,马士基集团宣布与IBM公司合作,成功完成了第一个区块链测试,即为施耐德电气跨大西洋运输的货物过程提供电子单证交换服务,并计划年底在1000万个集装箱上应用区块链技术。马士基作为航运龙头企业对区块链技术的力挺,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航运人惊呼“区块链将改变航运业”。

安特卫普港务局称,将集装箱从一个点运输到另一个点,会经手30多个不同的“中间人”,包括运输公司、终端、货运承揽人、运输商、司机、托运人等等。这导致双方之间将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进行数百次的互动交接。

“这些文书工作的成本占了集装箱运输成本的一半。”安特卫普港务局表示,此次试点的区块链项目以物流配送为中心展开,涉及全球终端产业。

安特卫普港的区块链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特殊的问题:为等待接收的集装箱分配一个唯一的识别码,而该识别码在集装箱到达预定的运输商之前会历经多方。而该解决方案确保只有指定的代理人才能得到许可取走货物,而且信息的分布性能够阻止任何试图操纵信息数据的行为。

虽然港口只是航运过程的一个环节,但却至关重要,同时也可能是航运过程中的一个瓶颈。提单与运输合同在港口几经转手,货运代理卸下集装箱并将其送往旅程的下一站。然而数据错误以及格式不一致就会拖延整个流程,使货物毫无必要的长时间滞留港口。

这是一个比较基本的例子,但鉴于最近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世界各地的港口安全问题均正加剧。早些时候,航运巨头马士基集团就遭遇网络攻击,此次攻击影响了其所有业务领域,包括港口业务,其中一些业务不得不暂时关闭。

考虑到供应链的各个同步进程,即使是暂时关闭部分流程,都会导致重大的业务中断,全世界都会因此产生连锁反应。

庆幸地是,全球的海事中心都意识到了区块链平台的分布式网络能够增强关键业务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而区块链平台之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实时访问并验证文件,从而消除了成本高昂的重复工作及错误,降低成本,鼓励更多的贸易,并为航运生态系统提供有利的推动力。

虽然安特卫普港的项目正专注于一个特定用例,但是随后很有可能会开展其他测试项目。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港也正致力于研究物流业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B是否适用需要较长周期考验

虽然区块链技术瞬间炙手可热,但是否真的适合航运应用场景还有待考验。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徐凯曾经著文写道,区块链在未来可能会对港口和航运业带来的影响,从长远的视角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区块链将会改变港航EDI和口岸单一窗口应用,在贸易运输的各相关主体间实现国际贸易提单等电子单证的交换应用;其次,区块链将会改变航运业的信用评价系统,并成为支撑航运金融服务创新的关键技术;第三,区块链将会实现国际供应链三流(信息流、物流、现金流)合一,并替代一部分物流,形成线上交易通道的堆叠模式。但是,上述影响是从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来考虑的趋势判断,并非指区块链技术当前的应用形势。

他同时表示遗憾的是,目前区块链与航运应用场景的匹配程度并不高。众所周知,区块链只是众多的航运信息化技术手段之一,航运的单证交换、信用机制、口岸监管等应用什么技术来实现要根据各种技术的特性来选择。

徐凯称,区块链暂时不适用与航运应用场景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首先,无纸化和高效率都是信息化的特征,并不是区块链特有的,不少人以此来解释区块链应用于航运业的先进性是不成立的;

其次,与IBM公司自己提出的应用场景选择模型不吻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银行业总经理范斌曾经介绍过一个选择区块链应用场景的“4W”模型,通过回答信任谁、为什么信任、信任什么、依据什么信任这四个问题来进行判断,如果应用到通过分析提单交换的业务场景,可以发现区块链并不非常适合;

第三,国际航运往往涉及海关、检验、海事等国家主权机构,难以实现去中心化。这与区块链技术更适用于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的特点不吻合,也将成为技术应用主要障碍之一;

第四,区块链技术主要是解决缺乏权威第三方监督的前提下如何让交易双方建立信任的问题,而这对于航运业来说并非当前主要痛点。航运应用与比特币不同,始终绕不开线下的物流操作,信息化的痛点是对物流的高效管理和质量控制,这与区块链技术的功能特点存在差异。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存在“不经济”的缺陷,目前还无可行的商业模式。

C或是航运金融下一个风口

近期在挪威奥斯陆举办的“2017年挪威国际海运贸易航运展会”上,专家表示,航运业作为一种“不透明业务”的时代即将发生变革,而这一切都要借助区块链技术。6月5日,前海航交所与深圳市和信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就区块链技术产业应用签署战略协议,欲打造全国首个以区块链技术为基因的航空航运金融结算与数据服务产业化项目。

虽然对于区块链在航运业的使用未来能够产生的效果以及所能达到的程度仍未达成定论,但其影响极有可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享账本、安全抗毁、智能合约的特点,积聚企业的交易运营数据,形成大数据库,打造全流程自动区块链系统,彻底打通平台各个环节,形成信息共享渠道。专家表示,如果区块链最终颠覆了航运业,那么现在行业框架之下的管理者、主导者、垄断者、寡头们会一夜之间发现,在参与者对于信息获得的权利和能力无限接近并且可以彼此信任的场景之下,自己原有的各种机遇、权力、规模、时间的优势都将被削弱。当然,这个时刻远还没有到来,但是人们似乎已经听到黎明的脚步声。

航运融资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欧洲的金融机构无一不在逐渐缩小在航运相关领域的资产配置,而将资金投入效率更高的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一直在加大航运资产配置的力度,其目的却是多元的:或出于产业政策的目标,或出于对出口贸易量的追求,或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或为了保证企业竞争力,或为了保持行业的国际地位等。而投入的效率有待进一步证实。

在航运融资领域,对客户状况的整体把握、对潜在生意价值的评估、对项目进程的跟踪、对风险偏好的设计、对行业方向的把控、对竞争态势的认识等,都需要一个全新的、可靠的、透明的、可信的工具。截至3月底,全国共开设60家金融租赁公司,有23家开展船舶租赁业务,金融租赁行业船队规模达到989艘,船舶租赁资产余额达1139亿元。

但是,不难发现,融资租赁运作正在迅速“银行化”,它存在的意义越来越成为绕过银行繁琐审批的障碍以及提升银行资金收益的一种途径,成为解决传统问题的传统架构,并没有带来风险管控、市场把控、机会均等、信息透明等。

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或是航运业的下一个风口。

D以开放心态拥抱新技术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在谈到区块链技术时曾点评道,“开放的心态,充分的讨论,能够让我们对未来的认识稍微清晰一点。虽然未来不可能预知,假如因为讨论使得我们对区块链的认识清晰一点点,也是有价值的。这可能为我们涉足该领域提高了5%的成功率。许多时候,这5%的认知超前就是核心竞争力。”

谢燮也有思考,是不是国内运输、内河航运以及多式联运更容易先用起来?内河是不是恰恰适合区块链?市场碎片化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害行为刚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

区块链距离航运实际应用还很远。目前的一切讨论、分析都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选择而已。

徐凯也说,区块链只是分布式技术思想在商业领域涌现的第一个技术,但未必是未来真正成熟的技术。他认为,要让区块链更适合于航运应用场景,以下四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一是数据冗余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减少在各节点的资源开销;二是交易确认的延迟必须限制在可控的时间范围内;三是基于密码学的隐私机制必须能解决同一业务链条上的信息透明,而不仅仅局限于交易双方;四是需要让各区块链应用方形成参与动力的商业模式。

END

关键词: 区块链航运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