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船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如何演变

2018-05-22 08:40 | 中国船检 船市观察


进入2018年,韩国船企接单量快速增长。截至今年2月末,韩国三大船企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现代重工累计接获订单总额达4.05万亿韩元,同比增加16.4%。韩国船企接获了超过一半的新船订单,2月接单量超过中国重回全球榜首。韩国Cape Investment & Securities发布分析报告预测称,今年韩国船企接单量将比去年提高40%。可以说,韩国造船业展示出了强势复苏的态势。

对于2018年船市走势,早在今年年初,中船集团经研中心预测2018年全球新接订单量7500万DWT,中国船重工济研中心预测值为9000万DWT,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值为7000~7500万DWT,对2018年船舶需求普遍看法是与2017年持平或略有改善,但是长远看,接单量仅处于金融危机以来平均水平。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韩国又开始低价抢单无疑会加剧中日韩的接单竞争。阴晴表示,当前韩国船企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韩国船企不得不裁员、降薪、关停部分造船设施。由于订单严重不足,韩国船企接单意愿非常强烈,毕竟订单就是企业的生命线。接单限制放宽打开了韩国船企抢单的闸门,价格下降,交船期合理,加上在高技术船型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韩国船企订单大幅增长。但是,2018年全球新船需求增长毕竟有限,面对有限的市场,中国和日本也将加入订单争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同时,韩国低价抢单或将延缓船市复苏步伐。2017年以来,船市呈现复苏态势,接单量大幅增长,新船价格稳步提升。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从2017年3月起持续呈现增长态势,从2017年3月121点回升至2018年2月127点。油散集三大主力船型船价均出现增长,但液化气船价格却在下降。随着抢单大战愈演愈烈,液化气船价格将持续下滑,主力船型价格回升态势也将延缓,甚至导致船价整体回落。船价下降将吸引一部分船东加大订船力度,虽然有助于船企接单,但是对整个船市而言不是好事,因为这将加剧运力过剩矛盾,延缓船市复苏。当然,韩国接单限制放宽,但是仍有底线限制,并且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船厂降价不可能一直延续。

近年来中日韩三国新船成交市场份额调整显著,主要是由产品结构变动和政策性订单调整导致的。从2018年订单结构看,集装箱运输市场和干散货运输市场的运力供需关系将持续改善,但油轮运输市场和液化天然气海运市场,运力过剩问题仍将十分突出。集装箱船方面,除超大型集装箱船外,其他船型市场将有不同程度提振。散货船市场将较为活跃,但VLOC需求将随着淡水河谷运输协议的尽授而回落。油轮方面,仅中小型成品油轮的需求相对可观,大型油轮市场或将下行。此外,汽车运输船、客滚船等少数特种船市场,仍然值得关注。从2018年政府支持力度看,中日韩三国都将继续加大对本国造船业支持,韩国政府救市愿望更迫切,力度也会更大。另外,日本手持订单充裕,接单意愿不强烈;而韩国和中国方面,则手持订单不足,接单意愿更为强烈。

从未来世界造船业竞争态势看,中日韩三足鼎立将持续较长时间。阴晴认为,韩国不是重返造船强国,而一直都是造船强国,虽然遭遇困难,市场份额偶有下降,但是综合竞争力仍处于领先地位,一旦市场反弹,优势马上就会显现出来。日本多年来竞争力在下滑,市场份额总体是下降,其稳健的经营策略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作用,竞争力下滑趋势得到缓解,使其有时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延续产业竞争力。中国借助2008年之前的“牛市”,造船规模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显著提升。金融危机爆发倒逼中国造船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政府态度积极,再加上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对造船业转型升级帮助都很大,可以说当前的船市危机对中国造船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结合对市场总体判断和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认为,2018年接单竞争仍聚焦在中国和韩国,韩国接单份额有可能超越中国。

END

关键词: 新造船市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