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落下帷幕

2019-10-14 22:00 | 中国船检 船舷内外


2019年10月10日-13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政府、中国船级社、中国海洋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主办2019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海上争锋”暨第二届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创新论坛在日照市落下帷幕。该项比赛是我国在实际海域海况条件下举办的首个无人智能船艇竞赛,分为海上争锋、穿越险阻、自主绕标不同科目进行,旨在考核在实际海况环境条件下,参赛团队使用具备自主智能决策能力的竞赛船艇,完成既定航行任务的性能和水平。

10月12日开幕活动上,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李国安副理事长、中国船级社莫鉴辉总裁与林忠钦、朱英富、邱志明三位院士等专家嘉宾为活动启幕。开幕式上,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向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授予无人艇测试场服务供方认可证书。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智能演进中心作为试验场地,能够满足在各种复杂测试科目设定下无人艇的功能调试、性能测试、智能演进需求的多用途试验基地。中心建设内容包括海上试验场、岸基指挥中心、信息传输基站、数据反演及态势研判终端系统等海上智能演进试验及分析平台,可以支撑各种水面、水下智能装备及系统开展技术成熟度5级及以上的样机实验研究及智能演进评判研究。这是高校中首家获得无人艇测试场服务供方认可证书的单位。

本次竞赛共吸引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武汉劳雷绿湾、北京同方佰宜、江阴北海等关注无人智能装备发展的企业的近50个项目参加各个科目的比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上海交通大学追梦三号等五艘船艇获得了比赛一等奖,同方佰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获得了“智绘2019”单项奖。

闭幕式上,竞赛委员会何杰副主任代表竞赛委员会作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中凝练了海上智能船艇的共性技术问题,同时发布了三个技术方向。下一届挑战赛中将围绕这三个方向问题构化竞赛科目,进一步服务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技术方向

一是智能船艇总体设计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的海上装备,智能船艇研究需要增强对国内外新型智能船艇总体设计技术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用户需求方面提出新的思想。例如,针对海上巡逻取证、侦查打击、区域安防、海上救助、环境保护等不同需求,智能船艇可以开展船体构型、动力形式、控制系统等方面的颠覆性设计。在本次竞赛中,全封闭式三体穿梭艇、模块化多体船等颠覆传统的设计,使船艇获得波浪中的稳定性、控制通信系统的集成化等性能,给评委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竞赛委员会认为:基于用户需求,以智能功能为导向的船艇设计,是智能船艇发展的新兴领域。

二是弱联通条件下的自主控制问题。由于智能船艇采用无人自主或非目视遥控的驾驶方式,导致其性能发挥极为依赖通信的稳定性。在本次竞赛中,因自主能力不足,在弱联通条件下导致的船艇故障频繁出现。自主绕标赛过程中,多条船艇在桥洞下方失去通信;海上赛过程中,由于海洋环境复杂,依赖电台通信的船艇出现杂波干扰,依赖4G通信的船艇在某些区域出现信号丢失。上述情况均导致船艇航行轨迹异常或失控,以致于任务失败。竞赛委员会认为:在弱联通条件下,提升船艇自主能力,基于电磁甚至水声等介质,构建互联通信体系,是智能船艇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是海洋环境下的人工智能算法问题。在风、浪、流、盐雾、气雾等海洋特殊环境的影响下,图像识别、环境感知等人工智能算法,难以直接适配智能船艇的应用需求。在本次“海上争锋”赛中,出现了诸如:海面反光导致目标检测虚警、波浪抨击导致跟踪目标突然丢失、海浪导致光学识别失效等智能算法应用问题。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最典型的技术特征就是具有智能演进能力。竞赛委员会认为:基于海域试验场,积累大量测试数据,持续更新迭代算法参数与架构,实现海洋装备智能演进,是智能船艇发展的关键路径。

END

关键词: 智能船艇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