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造船业,潮起潮落间的破局之解

2020-09-27 09:49 | 台州晚报 国内造船


浙江合兴船业有限公司在建的挖泥船。

台州船舶制造业,曾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大环境变化,台州船舶制造业经历了辉煌,也经历了萧条,在大起大落间,陷入低迷。

来自市经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台州原有船舶制造企业106家,拟淘汰关停61家,拟规范提升45家。

市场环境不广阔,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将台州不少船企推向了险境。台州船企该如何行动?整体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台州船企又有哪些困惑,该如何破局?

出口船只交付得“拐个弯”

在台州,不少船舶制造企业着眼于国外市场,从事生产经营工作。其中,出口船交付是重头戏,需要等到国外船东(《船舶所有权证书》的合法持有人,即船只的所有人)或船员等入境试航,接手交船工作后,才能将船只交付,完成订单。

但今年,一场疫情,导致不少船企的出口船舶交付节奏被打乱。

“按照安排,去年年底起,我们应该有3艘出口船交付给国外船东。可到目前为止,我们只交付了一艘1000吨左右的船。”位于椒江的台州国营海东造船厂(以下简称“国营海东”),是台州唯一一家纯国营的船企,主要从事船舶生产、纯出口销售等。该厂厂长李洋钢告诉记者,在国外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出口船交付成了一个难题。

出口船交付难,并非个例。记者从台州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了解到,受国外疫情影响,国外船东或船员等入境受限,船舶试航和交船工作一度被迫停止,直接影响了我市不少船企的出口船交付。

不过,为了顺利交付船只,我市不少船企也开始主动出击。国营海东就想了个办法:先雇用国内船员将船只开到附近国家,再雇用当地船员将船只开到目的地。

虽然过程繁琐了些,但李洋钢认为,这是眼下最好的解决方法,“船生产完毕,得下水停靠在码头,交管理费。延迟交付,就意味着船的停靠期延长,不仅增加管理成本,也会分散人力,影响下批船生产。再加上目前是台风季,船也存在一定受损风险。在此情况下,尽早将船交付能减少一系列后续问题。”

交付难还不是最大的难题。在不少船企负责人看来,因全球疫情影响,不少国内外船东投资心理短期受到冲击,新船咨询和成交意愿减弱,才是一道坎。“因为疫情,年前谈好的两个大订单‘飞’了。”临海的一家船企负责人透露,疫情暴发后,有些船东取消了下单的计划,他预估,比起去年同期,订单量缩水了20%左右。

国营海东也遇到了国际贸易订单缩水的难题。为此,他们转向内部市场做补充。“截至目前,今年共签下了7艘船的订单。其中4条船都是国内订单。”李洋钢说。

市场低迷,船企生存空间压缩

事实上,市场需求减弱,也不只是疫情的特有“产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船舶制造业就脱离了野蛮生长式发展,进入了长达十年的萧条期。由于需求端低迷和供给端过剩双重因素叠加,我市不少船企遭遇接单难、融资难、盈利难。

1991年就进入国营海东的副厂长张艳,可以说是我市船舶制造业潮起潮落的见证者。“2004年到2007年左右,船舶行业相当疯狂。那时候,我们卖船就跟摆摊差不多。现成的船造好,不愁没人买。”张艳说,直到2008年,市场风向开始转变,不少船企造好的船没人买,只能放着长草。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数船企开始依据订单造船。

虽然从2018年起,供需两端平衡有所改善,船舶市场小幅回暖,但压力依旧存在。

“造船业,难做啊。”郑卫敏是浙江合兴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兴”)的办公室主任,他感慨目前业务量大不如前,“在业务井喷时期,我们公司曾有四五千个员工同时就业,年产值能突破10亿元。可由于整体市场需求疲软,造船利润也随之降低,我们去年年产值为2.5亿元。”

与此同时,资金运行也成了摆在船企面前的一道大关。“船东先支付一部分定金,等船只交付后,再支付剩下的尾款。这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交易方式。不过,由于船只生产周期较长,有时需要1年以上。这也意味着,在造船期间,定金用完后,船企需要自行周转资金造船。由于目前金融支持不足,我们船企的资金运行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验。”李洋钢说,一旦资金有缺口,势必影响船只的生产进度。

另外,市场竞争激烈,引发价格战,扰乱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也成了当下船舶制造业的一个堵点。

记者了解到,台州海岸线水深较浅,由于天然环境受限,台州船企大多以生产5万吨级以下的中小型船舶为主,这与主要生产大型船舶的舟山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但也正因此,台州造船业市场内部同质化竞争突显。不少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又为了争夺市场,互相压价,形成恶性竞争。

还有,上涨的人工、材料等运营成本,也让不少企业主倍感压力。“比起2018年,今年电焊工、冷作工、打磨工等工种的日薪就上浮60元至80元。”浙江新洲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洲”)董事长李欠飞说,员工薪资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

转型突破,船舶行业寻新发展

市场复苏仍需静候,重重困难下,台州船企该如何强健“筋骨”,走出一条康庄大道?这一问题,不少船企也有了答案。

9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合兴的厂区,作业平台上约有10来艘船只正在建造中,时不时还能看见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在有序作业。其中,一艘标着“浙路工003”字样、船身分绿红两色的“庞然大物”很是抢眼。从外形来看,这艘船只接近完工。而这,就是合兴给出的其中一个答案。

“这艘船是去年新开发的挖泥船,挖泥最高生产率达8333立方米/时,是目前浙江省挖泥船中最大的船型,连续开工24小时,可以造出近篮球场大小的小岛,称得上是‘填海神器’。”郑卫敏说,合兴此前以生产成品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为主,此次开发挖泥船是公司科技创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同样,国营海东也准备向新领域进发。依据客户需求,他们准备联合专业的设计公司,拓展研发快艇、游艇。

在此之余,国营海东依托原有的技术优势,充实技术研发能力。“我们将原有的技术科、质检科等科室整合成一个技术中心,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质检,形成一条龙生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及时反馈,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张艳说。

此外,在硬件设备上,国营海东也不断加大投入。2014年,国营海东投资3000万元建成全台州最大的PSPC喷涂车间,具备恒温、恒湿、除尘等功能,既环保又有效提高了油漆喷涂质量,大幅度延长油漆使用寿命,降低船东的维护成本。

为响应生态环保号召,新洲还走起了节能造船路线,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升船只节能环保性。

今年1月,新洲与浙江协海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4艘45700吨级散货船,采用直艏、肥大型船型设计,配备高效节能螺旋桨,吃水浅、油耗低、舱容大,建造成本低,且经营航线宜江宜海。

李欠飞说,相比传统散货船,这艘船油耗能降低30%,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性能领先的节能环保型散货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空间狭窄的情况下,台州船企正立足科技创新,向高端制造转型,从而培育竞争力,实现增长破局。

END

关键词: 台州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