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深远海资源开发装备高峰论坛在沪召开

2020-12-13 19:07 | 国际船舶网 展会信息


12月13日,由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主办,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机遇与挑战——面向未来的深远海资源开发装备高峰论坛”正式召开。据不完全统计,本次大会线上线下参与会议人数达26200个。

为落实国家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战略,促进产学研用全产业链融合,推动深远海海工装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健康发展,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于2016年12月成立。联盟成立后,在联盟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公司+联盟的运作模式,2018年6月,由联盟26家成员单位投资设立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建设目标,旨在搭建行业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集成攻关创新平台。当前创新中心遵照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重点聚焦五大业务领域:一是建设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关键设备测试与认证体系和能力;二是打造全寿命周期深海装备数字化协同平台;三是推动科技成果孵化;四是组织开展深海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五是开展行业科技决策咨询服务。创新中心将努力建设成为海工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协同创新的平台、交流合作的纽带。创新中心与海工联盟将充分发挥优势平台作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渠道,为我国的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开幕式上,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海工联盟理事会理事长梁岩峰、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李进忠等领导分别致辞;他们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也面临着市场需求低迷、能源结构性变化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面对产业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危机与新机总是共生,机遇与挑战向来并存,当前形势下开新局、辟新路、育新机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论坛上,中国海工联盟实体单位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船级社、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海工创新中心院士服务中心的揭牌仪式。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曾恒一分别发表了题为《我国海洋装备技术与产业的取胜之道》,《我国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战略方向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演讲,他们表示海洋装备技术发展形式就是要变“注重造躯体”为“注重造内脏与神经系统”,取长补短,打破行业壁垒,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缺点,带动船舶行业的内循环,积极发展绿色智能产业,推进创新驱动,占领决定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海”技术制高点;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相木发表了题为《关于发展深远海资源开发装备的几点认识》的主题演讲;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发表了题为《海洋装备技术与规范现状及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发表了题为《深海开采——一个可以引领发展新模式的思考》的主题演讲;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顾问于亚发表了题为《应变非常态,持续提升深水装备竞争力》的主题演讲,主要分析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通运输部副总经理刘茜发表了题为《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政策及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副主任康健发表了题为《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的需求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演讲;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别助理杨建民发表了题为《深海重载作业装备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的主题演讲;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桂华发表了题为《船舶工业软件的现状与未来》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陈道毅发表了题为《推动海洋新能源开发的技术与前景》的主题演讲;

圆桌会议由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总经理陈刚先生主持陈刚主持,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陶黎敏副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夏桂华副书记,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顾问于亚先生,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李彦庆秘书长,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所长李小平先生,5位嘉宾登台参与圆桌讨论,并针对参会观众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答复。

END

关键词: 海洋工程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