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谋划新赛道 迅速转向获新生!凯力船艇疫情以来基本没停工

2020-12-15 13:27 | 金羊网  船厂动态


广东民营企业凯力船艇目前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

中国是世界知名的造船大国,年造船量约占全球市场的40%。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造船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前往广东东莞走访复工复产情况,令人欣喜的是,以广东凯力船艇为代表的广东民营造船企业,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更让人激动的是,面对全球新船订单量下降的严峻形势,广东民营船企却能屡屡获得新船订单。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疫情来了:迅速应变

中国是世界航运造船大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052家,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的广州、中山、东莞、江门、珠海等地为广东船企的主要分布地。

日前,记者来到东莞市的麻涌镇走访复工复产情况。据了解,麻涌镇近年来凭借“地利”优势依托港口,大力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其中,以人才密集、科技密集、资金密集为特点的造船业成为引进重点。早在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远集团就将位于广州黄埔的广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搬到了麻涌镇;同年,广东民营造船企业代表广东凯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也来到这里“安家”。

提起凯力船艇,就不得不提到凯力一系列经典作品,从珠江上30多艘旅游观光船到为海事、港务、渔政、海警等建造的批量公务船,从为弘扬粤剧文化而打造的“珠江红船”到中国首艘军事主题仿辽宁号航母的游船“蓝海豚16”,从华南地区首艘新能源LNG加注船到世界领先的全铝合金半潜观光船等,每个项目都受到广泛关注。

记者在广东凯力船艇的麻涌基地看到,作业车间规模庞大,工作人员身穿工作服、面戴口罩,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有员工告诉记者,这场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仿佛突然间“拉了闸”。

据悉,造船行业与科技紧密相关,对人才水平要求高,凯力与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疫情一来,武汉封城,原本的技术骨干人员无法到位,供应商方面也受到影响,一时间,让凯力的生产陷入了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凯力高层提出了“紧急招聘、一人多岗”的替代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有效的缓解了生产困难。“疫情以来,我们基本没有停工,经过攻坚克难,近几个月基本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有员工表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替代方案,加之政府部门的扶持,凯力复工复产得以迅速推进。

让人更为惊喜的是,凯力在疫情期间还获得了新订单:在今年9月17日,“380客位新能源纯电动力客船”在凯力顺利开工建造,该船是凯力为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建造的第二艘采用先进环保锂电池推进动力系统船舶,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在今年春节期间,凯力还通过多次邮件、电话等远程手段对合同条款进行磋商,成功与广州之星游轮公司签订“300客位新能源观光游览船建造采购项目”合同。

行业下滑:迅速改“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国际航运市场震荡下行,全球新船订单量大幅减少。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1-9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今年前9个月,中国造船企业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量出现下降:全国造船完工285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承接新船订单16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0%。

别人都在下滑,凯力凭什么能拿到新订单?

董事长钟永强告诉记者,这与凯力提早谋划新能源船发展方向密不可分。据介绍,近年造船业的订单下滑主要来自传统三大主流船型,即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而凯力提早选择了新赛道——新能源船。早在2014年,凯力就设计建造了华南地区首艘LNG加注船;借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凯力把目光集中在了新能源旅游观光船的建造上。而这与传统的三大主流船型形成了差异化发展。

“在珠江上观光,闻着船上冒出的烟气,大声喊话般跟朋友聊天,这不符合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新型水上旅游观光装备,凯力就是瞄着这个方面发展的。”钟永强说,新能源观光船,噪音小,无废气排放,行驶更加平稳。以其打造的“珠江红船”为例,人在船上观看表演,仿佛置身平地,拉开窗帘才发现船行珠江上,早已远离码头。“红船表演大厅内的噪音只有55分贝,比一些公园(65分贝)还安静。”钟永强说。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也给凯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数据显示,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其中,2019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在细分行业中,水上旅游格外吸睛。以夜经济为代表,更多的游客想登上游船看一看城市的夜景。

钟永强表示,目前该企业正在为三亚一家旅游公司建造半潜式观光船,游客可以在船上看到水下的海龟、珊瑚,创造全新的观光体验。他还透露,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无人驾驶等新型游船也将在未来与人们见面。

对话企业家

钟永强广东凯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造船收入不敌盖楼

为何还选这个行业?

日前,就复工复产等问题,羊城晚报记者与广东凯力船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永强进行了对话。

羊城晚报:与建楼房不同,同样是搞建设,造船业对人才和科技水平要求更高,但收入未必更高。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

钟永强:我的父亲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学院造船专业,在广州文冲造船厂工作。可以说,从小我就对这个行业耳濡目染,觉得造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行业。所以,我的一家人中就有好几个是学造船相关专业的,毕业后就从事了这一行,一干就是几十年。

羊城晚报:您提出,要把广东凯力打造成“水上旅游装备的领航者”,这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钟永强:凯力创建于1993年,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和修理基地。一场疫情,给凯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危中有机,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发展新能源船的方向,这也是政府所鼓励的。借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高性能、高质量、绿色环保的船舶,是凯力的发展目标。目前,凯力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市场开发和技术引进等。

羊城晚报:造船业是资金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中,作为民营企业,凯力与造船界的大国企、大央企如何竞争与合作?

钟永强:凯力与中船(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一直有合作,比如中船建造的30.8万吨超大型油船,凯力都有参与其中,建造了船上的上层建筑生活区。在合作中,对凯力的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都有积极作用。而新能源船则是一个新赛道,在这个赛道上,凯力发挥工匠精神,攻坚克难,不断提升自我。目前,中国交通部海事局正式批复首批5艘新能源纯电动客船,凯力中标了3艘,已在建造。

 

END

关键词: 凯力船艇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