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入主!海兰信变身“国企”
2020-12-29 13:51 | 国际船舶网 船舶股票
面临业绩的压力和发展瓶颈,海兰信在做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后终于选择和国企“联姻”,从民营企业成为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年满20岁的海兰信完成了蜕变,将步入发展的2.0时代。
深圳国资入主!海兰信控制权变更
12月28日,海兰信发布公告, 拟以12.5元/股向特区建发发行股票7955.21万股,募资9.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有息负债;同时,公司实控人申万秋与特区建发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上述事项实施完成后,特区建发合计持有的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4.15%,将达到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深圳市国资委为特区建发的唯一股东。公司股票12月29日复牌。
而在12月22日,海兰信发布关于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暨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申万秋拟与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特区建发”)筹划通过特区建发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原实际控制人表决权委托的方式,使特区建发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相关方案。
从公司股权结构看,海兰信是一家由自然人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均为创始人申万秋。据了解,截至预案公告日前,海兰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申万秋,其直接持有公司7661.52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9.24%,并通过一致行动人上海言盛间接控制公司2244.95万股对应的表决权,表决权合计控制比例为24.88%。
本次海兰信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及实控人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将话语权转移给特区建发,那么本次交易完成,那么海兰信将从一家民营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据悉,特区建发与申万秋、上海言盛和海兰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申万秋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同时,海兰信与特区建发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认购协议》。上述协议生效并实施完成后,海兰信控制权将发生变更。
控制权变更方案实施完成后,特区建发直接持有海兰信股份比例为16.65%,另外拥有上市公司7.5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合计持有的表决权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4.15%;申万秋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16.04%,其持有的表决权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54%;特区建发拥有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据悉,特区建发成立于2011年8月,是经深圳市政府批准,由深圳市国资委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企业,是支撑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功能载体,海洋新城开发统筹主体、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执行主体。主要业务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区域协作。截至2019年12月末,特区建发公司注册资本金327.59亿元,总资产777.3亿元、净资产396.1亿元。2019年营业收入为25.97亿元,净利润1.02亿元。
近3年业绩无起色,特区建发为公司带来重要资源优势
海兰信是一家立足于航海智能化和海洋信息化领域的企业,公司成立于 2001 年,2004 年成为海军装备供应商,2010 年 3 月 26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业务范围已覆盖航海领域的商船、海工特种船、公务船、渔船、舰船等多种船型,以及海洋信息化领域的物理海洋、海洋测绘、水下工程,海底观测、海上无人系统、海域管理等。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收购了具有多年深海科技技术积累和海洋工程实施经验的欧特海洋,在公司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发挥欧特海洋的核心价值进行业务协同,积极探索进入海底数据中心(IDC)领域。
关于本次转让控制权的原因,虽然目前公告还未披露具体原因,但就海兰信出现的一些情况,有业内人士猜测或许与业绩有关。
财务方面,海兰信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70亿元、8.12亿元、4.85亿元,同比增长-4.41%,5.53%、-7.3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0.81亿元、0.71亿元、0.23亿元,同比增长-6.11%、-11.76%、-64.58%。
业内人士表示,海兰信最近三年的营收几乎毫无起色,盈利方面也是逐年下滑。公司业绩低迷且在增长上遇到了瓶颈,停滞不前,并且公司利润过度依赖政府补贴,2020年前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达46.21%,2018、2019年的同期数据也接近20%。
在产业链方面,海兰信的产业链话语权也较弱。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0.38%、32.59%、40.08%,预付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24%、10.12%、13.13%。从数据上看,整体来看应收账款占比较高,预付账款占比较高,且应收账款大于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超应付账款,由此可推断海兰信在供应端和销售端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公司市场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1月份,海兰信实控人申万秋除了实施股份分享计划之外,还分别在11月11日和11月13日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出手减持了两次,共计减持121.3万股,套现约1553.78万元。关于此前减持是否与本次控制权转让的交易有关,无从得知。但可以看出些许端倪的是,公司实控人正在逐步降低对公司的股份比例。
2020年11月3日,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强化发展空天科技、深地深海、量子信息等空间科技前沿领域,其中的深海领域正是海兰信所擅长的,本次深圳国资委旗下的特区建发筹划接手海兰信,或许是看重海兰信所处的航海领域以及其拥有的海洋技术,未来能在国资领导下发挥更大优势。
海兰信表示,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成功实施,将大幅增加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提高公司的资金实力和综合实力,为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特区建发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将为公司带来重要的资源优势,将有利于公司的船舶、海洋和军工业务获得更多优质客户,协助公司军工、海底网、雷达网等业务取得更多订单。特区建发将充分整合双方平台资源,协助公司对接海洋电子信息及海洋高端设备领域国际顶尖企业,支持公司打造更多元蓝色产业链生态。
据了解,海兰信作为IDC领域的新进入者,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海底IDC产品有望打破传统IDC的行业格局,同时带来公司商业模式的转变。国资大股东有利于协调政策扶持、资金扶持、资质提升、资源调配等,推动公司海底IDC业务快速商业化。
特区建发作为深圳5G多功能智能杆、信息管线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将通过支持、协助公司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底IDC示范项目、牵头设立深圳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公司发展海底IDC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5G时代流量爆发式增长有望带来旺盛的IDC市场需求。中国IDC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到2022年预计达到3200亿元。
海兰信称,未来五年,在中国近海主要城市,公司计划协同地方政府、金融、企业、互联网用户,建设系列海底IDC项目,力争占据数据中心整体市场份额的10-15%,对应市场容量约300亿-500亿元。
附:海兰信董事长申万秋“在重要时刻致海兰信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海兰信全体同仁,大家好!
今天是海兰信发展中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的日子,公司已经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将转变为深圳国资特区建发,年满20岁的海兰信也将步入发展的2.0时代。
2001年初,法军与我恰同学少年,创立公司,聚焦海洋,痴心不改,一干就是20年,过程中我们始终兢兢业业,从不敢有半点懈怠,天道酬勤,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天做这个决策,虽然有点痛但还是快乐的。为公司发展,我需要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这样的境界我还是有的。
海兰信131战略中明确提出:公司需要一个具有军工资质的混合所有制平台作为支撑,体制上突破,是公司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做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尝试,今天是公司重大战略的落地,公司也将因此步入到发展的新时代。
在此,我想将合作的实质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具体可以用“三大不变”和“三大变化”来解读:
一、 三大不变
1、 公司战略不变,即公司坚持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不变。海兰信人将一直坚持“探索海洋,献身国防”这一伟大使命。
2、 公司的经营机制与核心管理团队不变。本次合作属于国资赋能型合作,海兰信团队只需专心做好本职工作,实现公司价值,无需其他顾虑。
3、 公司坚持的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不变。海兰信将一直坚持“领先源于持续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创新建立核心竞争能力。
二、 三大变化
1、 公司股权结构变化:公司控股股东从个人变为深圳国资,为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2、 公司发展节奏变化:公司将从以前的稳步慢跑转变为加速前行。
3、 公司拥有的资源变化:合作将为公司注入10亿元资本金,还将有1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助力,新的体制机制也将带来更广泛的潜在资源。
从2020年年初至今,公司海底IDC新业务快速推进、可转债成功发行、国资成功入主,多种重大因素叠加,公司基本面已经发生质的变化,这是20岁的海兰信实现蜕变与跨越的重要时刻。坚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海兰信2.0值得期待。
因为大海与爱,我们继续携手并肩!谢谢大家。
董事长:申万秋
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