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银租赁国内150亿元购船推进“国船国造”
2021-01-29 15:33 | 中国金融新闻网 船舶金融
近年来,随着国内航运金融的兴起与发展,船舶制造业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船舶制造业直接影响水上交通、海洋开发的发展,具有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对促进劳动就业、发展出口贸易和国内航运安全发展意义重大。
国银租赁充分发挥金融租赁在船舶板块、国际航运业的专业优势,加快培育、开发新造船和二手船经营租赁项目。同时,国银租赁自2017年开始新造船订购业务,全部新造船均在国内造船企业下单建造,目前已与国内近10家船厂签订新造船订单,涉及新造船50余艘,“国船国造”支持金额合计近150亿元,切实推进国内航运业发展。
助力国内船舶制造企业走出困境
过去十年,船舶制造业一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困境,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的传统资金渠道收缩,船厂融资频繁受挫,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痛点。叠加近年来全球航运市场的不景气,船舶需求量受限,船价也在低位徘徊。船舶制造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品制造周期长的特点也使船厂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现金流处于紧绷状态。
据悉,国银租赁聚焦主责主业,以租赁方式灵活地为造船企业解决融资困境,不仅在短期内为船厂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更是从长远发展上帮助船厂转型升级。通过在国内船厂下单建造节能环保型船舶,国银租赁充分对接先进制造业升级换代需求,有力地支持了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中国造船工业从船舶制造大国向船舶制造强国转型。
但2020年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以来,航运市场再次陷入低迷,船舶运费和资产价值大幅下滑,国内国际新造船市场和二手船市场活跃度一度降至冰点。对船东而言,接船即产生亏损,国际船东均采取延期接船甚至弃船策略。以船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尤为严重,国内绝大多数船厂都接不到新订单,已到面临生存危机的状况。
国银租赁深刻了解国内船企的艰难困境,在全球航运市场遭到新冠疫情巨大影响的时刻逆势接船,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六稳”大局,第一时间协调各船舶监理、船舶管理、船级社等单位,全力配合船企复工复产,做好疫情防控,确保船舶建造质量。
据了解,疫情期间,国银租赁分别从5家国内船企按期接收19艘新造船舶,并及时支付船款,解了船企燃眉之急。此外,为给船厂后续的经营提供动力,积极推动新造船项目落地,并最终于疫情期间通过线上签约的方式完成了8艘21万吨散货新造船项目的所有合同签署,项目总金额近30亿元。
与造船企业共生共赢
凭借于实践中积攒的丰富经验,国银租赁对市场脉搏精准把握,选择优势船型,在最佳时期购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效把控风险,与船舶制造企业共生共赢。
仅以2019年一次交易为例,国银租赁抓住长江某船厂重组时机,以优惠的造船价格及较早的交船时间签订了市场流通性好的新造船订单,造船合同总价值十几亿元。
这次交易并没有简单地以购船结束,新造船下水后,船厂控股股东直接回租,国银租赁与船企实现了上下游全线合作。通过实现产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效分离,既突破了传统的买断式销售模式,又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信贷等融资方式。在这次交易中,国银租赁在助力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掌握了优质的船舶资产;既与大型国企达成上下游全线合作,又为国家海洋事业的战略部署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020年下半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强势反弹,国银租赁在疫情期间舍利接收的新造船全部扭亏为盈,利润大增,熨平了前期业绩的波动,凭借其在船舶业务领域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效缓解了国内船企的生存压力,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回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勇于担当彰显人文关怀
作为国家开发银行的控股子公司,国银租赁不仅以支持国船国造、让利实体经济等举措有力推进国内航运业发展,同时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人文关怀。
新冠疫情蔓延期间,全球约有30万船员滞留在海上,整个航运业承受着巨大考验,其中船员换班问题最为突出,也是船东普遍面临的困境。国银租赁的经营租赁船舶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31艘期租船舶,涉及620名船员,大部分船员因无法换班超期服役。其中,国银租赁委托远洋华林管理的“CL
LINDY”船舶受疫情影响严重,换班难度最大,到2020年10月份,21名船员服役时间已达14个月。作为船东,国银租赁以船员健康和船舶安全为重,与船员公司、当地港口等各方密切联系,果断决定换班,积极创造条件,扫清换班障碍,安排21名接班船员飞往埃及,最终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42名船员顺利在苏伊士运河南部河口完成了交班。
2020年下半年,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国银租赁积极联合租家、船管公司及船员公司,全力以赴,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各种方式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所有超期服役严重的船队船员安全换班,并给予超期服役船员适当的津贴,维护了船员家庭的利益,维持了船舶安全运营,有效化解了人道主义危机,防控了船舶运营风险。
国银租赁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以自身的实力和优势把握市场机遇,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国家发展“蓝色经济”、壮大战略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