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馆:龙头船企“船之魂”

2010-05-05 08:32 | 新华网 公告公示


    1846年,中国木质帆船“耆英号”从广东出发,满载着中国的艺术品,于1848年到达伦敦,亮相首届伦敦世博会,开启了中国与世博会的百年情缘。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船舶馆中,跟随着从古至今、从木质到现代的船舶展示,我们渐渐领悟到在这样一个全球大连通的“大航海时代”中,中国民族造船企业的龙之脊、船之魂,中国的船舶企业借助高科技展品,表达了转向高端市场的意向和决心。
     没有船,没有炮,我们自己制造
    145年前,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诞生在这里,这是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里制造出了中国第一枝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这里也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车床、第一炉钢铁、第一艘万吨轮;这里未来或许还将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航母、新能源船舶;这里曾赋予了中华民族面对列强时的强大力量,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摇篮”。
    140多年后,在江南造船厂的旧址上,由中船公司改造新建了“中国船舶馆”。它为长方形钢结构建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111米,净空高40 米,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构想和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船舶行业未来发展图卷。
    未来的海洋城市是怎样的?运用高仿真船舶主桅雕塑、大型多媒体影片的有机组合,馆内营造出了一座现代、便捷、高效的航行城市,同时建设了可与巨幕(IMAX)相媲美的310度大型环幕剧场,并专门制作了一部长8分钟的主题影片展示了由造船行业倾心缔造的庞大、震撼的海洋之城和各种造型绮丽的未来船舶,体现了船舶工业与未来新能源、新空间和人类新生活的紧密关系;在交通港、能源区等展区,中国船舶馆还放置了众多由中船集团公司下属的国内领先造船企业建造的、世界先进的仿真船模;在环境观测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国内先进的科考船,还可以观赏到红外线捕捉真实鱼类的顶尖技术。
     没有求,没有需,我们主动转型
    由于世界贸易的复苏是一个缓慢过程,在2008年末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的众多造船企业遭遇了新接订单几乎冻结、而手持订单又不断遭遇撤单威胁的风险。2009年,中船集团旗下的龙头造船企业中国船舶业绩同比下滑近四成,股价也从昔日的300元以上降至目前的70元以下。
    为了摆脱普通民用船舶领域的产能严重过剩状态,近两年来中船集团积极向包括FPSO、钻井平台在内的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布局。目前,集团已经在长江口的浦东临港新城、珠江口的珠海荷包岛,开建大型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中船集团此次在展馆中带来了包括远望系列船舶、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而这恰恰就是中船集团未来的重点转型方向。中国船舶全资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称外高桥),是以生产大型散货船为主,三、四年前公司已经开始启动海洋工程船的项目,但目前这部分业务占总业务的营业比重还比较小,年度营收在50-60亿元,远不能和制造散货船相比。集团已经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内,将海洋工程打造成为公司支柱业务之一。
    200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造船完工量突破1000万载重吨,位居世界第二。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表示,公司计划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目前,中船集团已具备生产从普通散货船到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在内所有民用船舶的能力。
     困境中的超车,民族企业自主创新展现“船之魂”
    尽管船舶振兴规划的出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企业受到的创伤,但可以预见,2010年的生产状况将会转趋恶劣,到2011年和2012年,中国船厂也许才会面临真正的困境。
    而航运产业运力供过于求、新签订单撤销较多和竞争对手韩国集体降价等多方面的压力,中国船舶企业如果想要在困境中完成弯道超车,中国船舶集团第七O二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在“两会”期间表示,在船舶振兴规划下,国内航运企业的造船需求可以稳住,但是中国造船企业造的船绝大部分是国外船东,“目前的关键是在扩大需求上采取措施,从船用设备、海洋工程两方面着手下工夫”。
    谭作均说,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中国船舶工业一直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问题。作为国内行业龙头的中国船舶,自主创新能力相较世界造船强国来说,仍然显得较弱,海洋工程船等高端产品比重较低,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此次船舶馆中,增设了大型的弧型构架——“龙之脊”,构架的弧线设计借鉴船舷的曲线,形似船的龙骨,借以突出船舶馆的企业形象;又形似龙的脊梁,借喻船舶工业作为中国民族工业脊梁,将会依靠自主创新展现龙头企业的“船之魂”。
    作为本次世博会上将永久保留的企业馆,中国船舶馆将屹立在黄埔江畔,用百年的风霜,继续见证和书写中国由弱变强、逐渐成为经济、航运大国的历史,展现中国民族工业的高端发展。
   
END

关键词: 中国船舶馆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