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打造特色船燃油品牌

2021-05-11 07:29 | 国际船舶网 配套动态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总厂首批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近日运往天津港,标志着胜利油田与中石化燃料油销售公司全面战略合作落地实施,为该厂由单一燃料油向特色船燃油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石油化工总厂于2020年3月开始低硫重质船燃试生产,并产出高质量合格产品。2021年,他们深化落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优化生产,截至目前,已累计生产船燃油31.58万吨。

调整炼油结构

实现产品转型

2020年,全球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执行新标准后,市场规模存在较大缺口。中石化积极布局低硫船燃生产,成为首批取得出口配额管理的单位之一。油田把石油化工总厂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生产作为重点工作部署,从组织开展油田原油品质分析、新建临时汽运装车系统、装置试生产运行、启用原有常减压减黏装置、打通产储运销全流程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确保油田上下游高质量发展。

石油化工总厂敏锐发觉到高品质船燃油市场的机遇,科学研判国内国际双循环对低硫重质船燃油的需求,紧紧抓住供给侧刚性消费需求,果断调整传统燃料炼油结构。采用最佳的分储分炼模式,于2020年3月29日在炼化常减压装置产出第一批合格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并成功外销,实现了油田、东营地区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出口“零突破”。

为扩大生产规模,给市场提供更多绿色能源、绿色产品,他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齐心协力对原预处理减黏装置进行检修升级。采用在线调和技术,于2020年11月21日一次开车成功,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从每年220万吨增加到350万吨。这一里程碑式的扩容增产,翻开了高质量发展建设新篇章,对推动中石化“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油田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领先企业、打造百年胜利”目标和该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塑造船燃品牌

打入国际市场

石油化工总厂船用残渣燃料油硫含量为0.405%,远低于国际标准0.50%;净热值高于国际标准1.67兆焦/千克,RMG380、RMG180两种型号的船用残渣燃料油各项指标均优于全球通用标准,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为实现洁净、绿色、高品质船燃油生产,中石化和油田高度关注石油化工总厂船燃生产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油田油气资源进行分析、化验、比对,从中选取了海洋、孤东、桩西等低硫原油板块,从源头上提供了来料保障。同时,油田整合运输资源,从前期的汽车运输改成管道输送低硫原油与纯梁原油的分储分炼,为该厂连续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原料基础。

为打通管输到炼厂装置的最后一公里,降低原料油运输成本,石油化工总厂租借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的东临管线,24小时全天候监护,确保了原油大动脉的安全运行。他们还成立了低硫重质船燃油生产专班,充分发挥炼化技术优势,找到了最佳原油加工方案,24小时跟踪监测产品质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X射线荧光硫分析仪等先进仪器,实行全过程质量监测,确保出厂产品质量满足国际标准。

畅通销售渠道

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石油化工总厂审时度势,积极与中石化炼油事业部和油田沟通,通过分输分储分炼分销模式,贯通了产、储、运、销全流程。

受限于船燃产品的储存问题,石油化工总厂在厂区内积极布局,申报的两座2万立方米渣油罐,得到了炼油事业部发展规划室同意批复,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存储难题。针对后续的大规模扩容生产实际,单一汽车运输已不能满足外输任务,该厂充分利用现有铁路资源优势,通过实施装载大流量装车泵等技术改造,将厂内3号铁路装车台改为船燃专用装车台,提升了装车效率,增强了船燃运输能力,为多产快销打通了路径。

石油化工总厂充分发挥战略合作带来的炼销一体化优势,在扎实推进仓储和外运优化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销售网络。协调中石化燃料油公司争取在东营港设立保税区,租用闲置储罐,降低物流成本,满足船燃产品储存和装船条件,确保产出的低硫船燃产品顺利供应。

END

关键词: 中国石化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