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建设更进一步
2021-10-27 10:10 | 浦东观察 船舷内外
日前,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全电推进保障船“海莱号”正式获得中国船级社签发的CCS-A级证书,标志着该艘保障船成为上海市首艘取得CCS证书的纯电动船,这使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的建设更进了一步。
记者从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的建设方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获悉,包括无人船试验区在内,自今年4月该园区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以来,就一直在加速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智能蓝色经济产业生态圈加速发展,聚焦重点领域、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布局,不断提升临港新片区“海洋门户”功能。
助力“海洋+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高地建设
此次获得证书的“海莱号”,由港城集团直属海洋高新公司委托上海泷洋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承建,船长20.8米、型宽4.8米、型深1.8米,设计吃水0.9米,最大航速18.5千米/小时,10千米/小时工作航速下续航不低于8小时。
CCS证书是国际上认可的船舶检验证书,按照CCS标准建造的船舶质量高,安全性好,体现了高质量建造工艺技术,稳定的材料及其结构,先进的机械及电气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
据介绍,“海莱号”保障船是针对上海临港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测试基地——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及专业化需求,配套设计开发的全电推进试验保障船,主要用于试验保障,在测试过程中执行警戒和护航功能,拖曳、布放及回收无人设备,为相关测试设备提供平台支撑。
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个封闭水域内无人船专业测试场,不仅可对无人船等智能船舶的各项性能进行初级和中级的测试,还可对无人船性能指标的标准化确立提供依据,为智能航运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为智能航运的海上安全和航运法规的确定提供依据,降低无人船等智能船舶在研发测试过程中的成本,提升测试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同时,试验区还可满足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内河智能船舶和水下机器人的各项测试和比赛需求。
试验区投入运营后,将进一步加速临港新片区无人船产业的集聚,促进临港新片区无人系统技术发展,加快海洋创新园“海洋+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高地建设。
初步形成“海洋+智能产业”创新业态
作为国家海洋局授予的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港城集团旗下“临港新片区海洋创新园”是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浦东新区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主要区域,也是临港新片区发展蓝色经济前沿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
至今,海洋创新园先后参与共建了“上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市级功能型平台“上海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院士服务中心,并自主开发建设了临港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测试基地——滴水湖无人船试验区,加快形成从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今年4月7日,海洋创新园又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记者从该园区了解到,4月至今,园区共洽谈项目271个,涉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海洋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前沿产业,已签约落地项目57个。
目前,海洋创新园已初步形成了“海洋+智能产业”创新业态,园区内已集聚雄程海工、彩虹鱼海洋科技、亨通海洋、南麟集成电路、犀浦智能等15家头部企业与总部企业。
其中,“雄程1”号打桩船在克罗地亚佩列莎茨跨海大桥项目中打下钢管桩,成为“一带一路”中首批出海的高端海洋装备;“彩虹鱼号”作为天启物联网38颗星座中的重要一员,是彩虹鱼海洋科技布局覆盖“海、陆、空、天、时”五个维度海洋物联网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海洋创新园还在积极向外拓展发展新空间。海洋创新园•海科广场(二期)项目于不久前竣工,使海洋创新园的物理空间载体在原有基础上再增添7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总计达到26.5万平方米。当天,首批以猎熊座信息科技、中航凯迈、仲海科技等为代表的15家企业还集中入驻签约,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总产值超过80亿元。
据悉,海立方科技园(三期)项目在建面积还有13.7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竣工交付,届时园区总面积将达40.2万平方米。
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洋创新园将立足高水平开放,以填补国内产业技术空白为战略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保税相关业务,拓展园区发展新空间,构建园区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服务于临港新片区四大产业发展、上海五大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