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防务:二十周年再出发 营收增量创新高
2021-11-05 21:28 | 证券时报网 船舶股票
从本世纪初黄浦江边上的一家小小的船舶设计商,到2009年的全国首家船舶科技类民营上市公司,再成长为如今全国最具特色的民营船海工程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1年,天海防务(300008.SZ)已在业内深耕打磨整整二十年。
2021年10月29日,由中国船级社和天海防务联合举办的 “行业未来技术发展论坛、资本市场分享交流暨天海防务20周年庆典”活动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公司高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客户单位、业界同行、投资机构等众多领导和成员出席活动。
活动开场,公司创始人暨党委书记刘楠率先发表致辞,回顾了这些年来企业经营之路上的风雨。刘楠指出,公司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一方面得益于在创立之初便确立的“技术创新驱动服务”的战略经营思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外部政策、政府、社会各界及行业同仁的支持和帮助。
经历2020年的疫情阵痛后,如今天海防务正迎来后疫情时代的战略恢复期,营收增量创纪录:2021年前三季度,天海防务实现营业总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112.49%;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76亿,同比增长60.46%,累计和单季度同比增速均为2014年来的新高。
放眼十四五,公司确立了“一总部三平台”的战略布局:以“技术引领、水陆并举、军民融合、智能绿色”为宗旨,围绕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驾马车”,旨在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服务国家战略,打造船海工程、防务装备、新能源三位一体的卓越企业”。
自主研发设计为纲,船海工程EPC启航
船海工程是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板块,由于疫情导致的海运供应链紧张、船舶更新周期来临等因素,行业景气度高涨,前三季度业绩总量创历史性新高,成为总营收重要增量来源。行业端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41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3%,为五年内新高;造船完工量303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手持船舶订单量924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3%。公司方面,上半年船海工程 EPC营收3.61亿元,同比增长143.12%,为上市以来的最好业绩,同时船海工程技术服务收入4389.24万元,同比增长96.35%。
据悉,业内除中国船舶集团以外,天海防务是唯一拥有行业一流的船海工程设计研究院及造船厂的民营企业。船舶产品方面,公司设计的起重船、铺管船、打桩船等特种工程船舶领先优势明显,高端产品订单的比重不断提升,近年来陆续承接国家级的重点海洋工程项目的设计订单,包括深水铺管船、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特大型起重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抢险打捞工作平台等。其中5000吨起重能力铺管船、4500吨起重能力打捞工程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深潜水工作母船等均是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点项目。
此外,公司在船舶设计制造上更是保持着多个“全国第一”,包括国内最大深潜工作母船(500米饱和潜水6000米水下机器人)、世界最大12000吨起重能力全回转单体起重船、国内最大海洋溢油回收船等。
以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为核心,加上旗下具备甲级工程设备监理资质的佳船监理,公司的EPC业务也顺利快速起量,过去几年来风电安装平台、海洋工程辅助平台、边防巡逻艇、新型引航工作母船、海工三用工作船、LNG运输船、系列清洁燃料货船、测量船等代表性总包项目均贡献了可观的业绩。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船海工程EPC业务在手订单合计超过24亿元。
防务装备业务“软硬兼备”,自上而下布局行业标准
凭借出色的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天海防务顺利切入防务装备领域。
事实上,公司早在2002年便参与过相关科研任务,并在当时获得军内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016年,公司收购金海运,实现防务装备业务快速突破;2018年起,天海防务及全资子公司大津重工逐步建立防务装备业务结构体系。
截至目前,天海防务已初步形成军辅船设计、总装、配套,特种防务装备研制,防务配套产品研制等业务架构体系,并拥有中小型军辅舰船及特种防务船艇、无人智能系统装备、水下安防装备和应急救援装备的几大核心产品线。
除硬件装备外,天海防务还在军用软件领域下足功夫。公司下属机构——天海防务北京研究院与相关机构近期共同发布了《数字孪生国防白皮书》,该研究院定位于数字孪生船舶的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推进国防工程数字化转型,引入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体等先进技术,形成未来战场需要的数字孪生装备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及合作研发团队还潜心开发了一套包含了软硬件系统的生态型产品“NOB-X”,从产品顶层布局未来行业标准。这是一套无人装备领域的“安卓系统”,不仅仅满足各型无人艇、无人潜器的系统需求,在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其他无人系统上亦可使用。
新能源业务“水陆联动”,迎接“双碳”红利期
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业务范畴涵盖车船用天然气加气站业务、以工业用户为主的点供业务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天然气贸易和运输服务等。在经营模式上,“水陆联动”则是其一大特色。
船舶设计方面,公司的清洁燃料船舶曾屡获大客户青睐:为中海油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设计了世界首型双燃料港口作业拖轮和亚洲首型单LNG燃料的港口作业拖轮,是中国清洁港口示范项目;为中海油服设计了中国首型双燃料平台守护供应船,用于替代海上油气田的老旧高污染的船舶,是中国海上油气田清洁燃料利用示范项目。
经营业务方面,全资子公司沃金天然气具备上海市天然气经营资质,是该业务的运行主体,目前经营范围覆盖车用天然气加注、工业用户供气业务和能源贸易等。捷能运输是与沃金天然气相配套的专属运输公司,具有上海市天然气运输资质,配备20余辆CNG管束车和LNG槽罐车,可为沃金天然气加气站和工业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天然气运输服务。
公司现已形成在天然气运输船、天然气燃料动力船、天然气加注、供应,天然气设施、运输等领域等方面的全套业务体系和技术专利。随着近年来我国重点强调“双碳”目标,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供需紧俏。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259.1亿立方米、1827亿立方米,同比增速分别为7.5%、17.4%,近五年复合增速超11%。该市场正逐步迎来发展红利期,新能源板块有望成为公司日后的业绩弹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