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工人:一天要换三四套衣服
2010-08-03 08:23 | 南方工报 公告公示
7月份前13天,广州有12天的气温超过35℃。7月14日,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36℃,高温预警二级。
早上9点,记者来到广州造船厂,准备上船体验工人们的作业环境。“你这身打扮上船可不行”,接待我的工会干事谢友义对我说。为保障安全,船厂要求到工地必须穿着长袖、长裤,鞋子不可露脚趾。
换上工装,记者上身穿一件天蓝色夹克,在广州三四月份的天气穿着差不多,深蓝色的长裤像个吸热板,皮鞋更是又硬又重。“电焊的时候火花四溅,一般的布料容易起火,你身上的衣服是‘特制’的”,谢友义解释。从办公楼到工地不过几百米的距离,汗已湿透衣衫,这身行头让我笨重得像只企鹅,路过的人无不侧目。可周围的工人们个个如此,有的工种的工人甚至包得更严实,连头上都裹着厚厚的套子。
夏天的广州,经常会受到台风的侵袭。“我们是既盼台风又怕台风啊,和卖炭翁的心情有得比。”总装一部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叶枫感慨地说。造船最怕下雨,耽误施工,可是不下雨又热得不行,真是心忧误工愿天晴!“造船不像造汽车,一艘3万吨的船,吊机最高点离地面有四五十米,没办法造个棚子把船装进去,只能露天作业。每年5-10月是造船最艰苦的时候,外部甲板在烈日下暴晒,内部船舱又闷热。”叶枫说。
总装一部的职责是把零部件拼成一条整船,有的负责船体拼接,有的负责电器安装,全部是露天作业。
在电焊班曾班长的带领下,记者登上了一艘正在组装的船。船体大约四五层楼高,踩着细细的铁架子爬上去不喘都不行。“最热的时候,还没开始干活衣服已经湿了一半。”曾班长说,高温下,工人们一天要换三四套衣服。
接近上午11点,甲板上已经热得不行了。焊工们蹲在狭小、杂乱的空间里作业,衣服、头发全湿透了。“你要是穿着普通的鞋子上来,会烫脚的。”曾班长说。我观察到,几乎每个工人的背后都拖着一条黑色管子。“管子接着风机,降温用的”,曾班长告诉我,身旁一台一人多高正在轰鸣的机器就是风机。进入5月份后,防暑降温是船厂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厂里购置了一批风机和冷风机。风机用于一般降温、散尘,冷风机相当于空调,布置在重点部位,启动后能降温5℃左右。尽管如此,施工条件还是很艰苦,下午两三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甲板上的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船舱里通风不好的地方温度更高。
“每天上午要喝四五瓶水,下午的饮水量就数不清了”,焊工小阮指着旁边的矿泉水瓶说。船厂规定,气温超过35℃,工人上船作业必须带水。午餐时有清凉饮料送到休息点,施工班也常备防暑降温的药品。
在甲板上转了一圈,曾班长带我深入船舱。刚下去几米,我就被烟雾包围了。电焊烟尘在船舱里很难散出去,工人们即使带着口罩,出来的时候也是一脸黑乎乎的。空间最狭窄的地方,不到1平方米,只能一个人弯着腰爬进去,蹲在里面施工。即使有风机,烟尘也很难散开,伸手不见五指,一根焊条烧不完工人就要出来透口气。为防止意外发生,船上采取双人监护措施,一人施工、一人看守。曾班长边走边说:“船舱里空间狭小,工人一旦中暑监护人能及时发现,马上替换。”
“酷暑作业,职工的情绪不稳定,一方面我们经常组织慰问,让员工感觉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我们定期巡检,及时化解不良情绪,让职工尽量在高温下能愉快工作。”叶枫说。
结束采访,回到清凉的办公楼,换下“企鹅”装,我终于舒了口气。记者只是背着相机在船上转悠已经很吃力,何况工人们还要连续在烈日下工作几小时。然而采访时,工人们说得最多的却是:“造船就这条件,我们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