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船业建造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吉水

2024-08-24 21:08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8月22日上午,山东新能船业承建京杭运河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90米LNG动力集装箱运输船和67.6米电动力多用途运输船顺利下水,标志着京杭运河航运步入电气化时代。

原交通部部长黄镇东,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长江航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李青云,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部门领导及有关司局负责人,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杨斌等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相关专家教授,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洪岩等省厅领导,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茂瑞,济宁市副市长朱贵友,济宁市一级巡视员陈颖,济宁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华山等市直部门负责人,济宁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崇景出席仪式。邹城市委书记远义彬主持仪式。

新船由山东新能船业和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生产,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四项突破;同时,船舶应用智能化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船舶制造相结合,实现船舶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确保了船舶智能化的提升。两型船舶均入级中国船级社(CCS),A级航区,其能效及环保设计均满足CCS绿色船舶规范要求。

其中,90米LNG动力集装箱运输船长90米,型深5.4米,型宽16.6米,载重5000吨,最大可装载161只标准集装箱,满载续航2000公里,是京杭运河可通行最大尺寸船型。该船搭载2台LNG燃料发动机,与传动动力相比,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将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以上。

67.6米电动力多用途运输船长67.6米,型深4.0米,型宽12.66米,载重约2600吨,可载运62TEU,采用集装箱式电源,为零排放绿色船舶。该船的“三电”系统由宁德时代提供,该船配备两个集装箱电池,可充电可换电,满载4000度电,续航最高可达300公里,是山东省内货物水路运输的最佳运输工具。

据了解,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启动建厂,致力于内河船舶的智能制造和绿色智能船舶,是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智能、现代、标准化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由济宁能源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正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注册资本金2亿元,其中港航集团出资1.4亿元,占股70%;山东能源集团和正方控股各出资3000万元,各占15%。

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导下,济宁能源集团加快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和应用。携手武汉理工大学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首创90米、73米、67.6米三种船型,通过技术成果集成,显著提升了装载量,大幅降低单位载重阻力,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成功实现了“含新量”和“含绿量”的“双提升”,助力济宁现代港航物流战略强力突破,引领未来内河航运发展的新趋势。

济宁能源集团依托京杭大运河充分发挥现代港航物流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了我国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标杆工程,成为连接南北、通江达海、引领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装备制造牵引龙头项目,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此次山东新能船业成功首制新能源船舶并顺利吉水,为济宁港航物流与高端制造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力,标志着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已迈入全新轨迹,对实现京杭大运河经济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首制船吉水当日,由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济宁能源集团等31家企业、13个地市的300余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参加的“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济宁开幕,会议发起了“中国发展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共识”,旨在加速推进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的研发、设计、制造与应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会议期间,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为山东新能船业颁发了73米LNG动力多用途船船型原则性认可(AIP)证书。

济宁能源集团已确立绿色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布局,旨在显著提升船舶能效,并全方位优化物流链条的环境绩效。作为新能源船舶智能制造基地的山东新能船业汇聚了尖端研发设计与高效智能制造的精髓,积极引进并应用国际领先的自动化装备与系统。此举不仅实现了生产作业效率的飞跃式提升,更在产品质量把控与环保标准设定上树立了行业新标杆,推动济宁能源集团在全球绿色船舶制造领域的卓越地位,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先锋典范。

下一步,济宁能源集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耕细作,不断提升产业效能与核心竞争力,致力于研发并打造一系列标准化、系列化的船型,以全面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同时,积极推动创新船型在京杭运河的示范应用,力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进而构建完善的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并推动内河航运领域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升级。

END

关键词: 新能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