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化市场多维度竞争,“美国造船”将如何应对价格差距?

2025-03-12 19:35 | 漫航观察 船市观察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上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向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表示,他计划在白宫内设立一个造船办公室,以促进美国造船业的发展。

美国造船商委员会主席马修·帕克斯顿(Matthew Paxton)自 2007 年起担任该委员会主席,他认为,看到国家领导人将造船业作为优先事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事实上,这一声明,不仅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标志着美国船舶工业面临的重要转折点,并旨在推动美国本土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美国造船协会(SCA)主席马修·帕克斯顿对此表示,这一举措是“历史性”的,因为美国总统首次公开将船舶制造列为国家优先事项,并在最高层级的政府领导人面前强调这一点。

周二,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在听证会上,聚焦美国造船业现状。委员会主席及成员呼吁美国应加速重振造船业。出席作证的官员及专家说明,美国造船业面临制造业萎缩、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等问题,需要长时间努力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美国船舶制造的“历史性时刻”,撞了南墙也要试?

马修·帕克斯顿在接受业内航运媒体《Trade Winds》的访谈时,表示特朗普的讲话代表着美国船舶制造业将在未来几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船舶行业将重新走向国际贸易舞台,制造符合国际标准的船舶,并在全球航运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特朗普总统明确表示,美国将逐步恢复在国际市场中的船舶制造能力,这不仅仅是要在国内生产船只,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据漫航观察网消息(MNavigation)数据了解,2024年,中国船厂造船产量同比增长18%,市场份额53%;韩国造船产量同比增长22%,市场份额28%;日本造船产量同比下降3%,市场份额12%;欧洲市场份额4%。

过去几十年,全球船舶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韩国等国家在这场全球船舶生产竞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美国的船舶制造业则在产业链的多重压力下逐渐边缘化。然而,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行业的战略重要性,试图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重新焕发美国船舶制造业的活力。

应对中国的挑战:如何缩小价格差距?

目前,全球船舶制造市场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和产能的较量,更是价格的比拼。中国以其庞大的产能和政府的支持,已经将其船舶制造成本压至最低。与之相比,美国船舶的建造成本显然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没有竞争力。美国的造船企业在技术创新、船舶安全、员工福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船舶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如果能在短期内提升,也是其不可忽视的竞争力。

近期,法国航运物流巨头公司达飞集团(CMA CGM)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Rodolphe Saade)在接受法国商业报纸《回声报》采访时透露“今天,在美国建造船舶的成本极其高昂,特别是如果船籍想在美国旗下运营。公司正在考虑在美国建造中型船舶(6000TEU)的可能性,并正与几家船厂进行讨论,以了解建造这些船舶需要多长时间与成本。然后,我们再将决定是否推进这个项目。”

帕克斯顿指出,美国的造船业要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来弥补价格上的差距。美国船舶不仅在船体建造上有高标准,而且在船员的培训、运营管理上也遵循严格的法规。美国的造船企业在保证高质量和高安全的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这是亚洲造船厂的低价竞争无法比拟的。

然而,面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价格优势,美国造船企业能否通过政府的支持逐步缩小这一差距,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平衡市场竞争和国家政策支持,成为未来美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但据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长期跟踪了解,一直以来美国造船的高成本、高人工、长交付周期一直被航运业诟病,也是导致近10年来亚洲各国船厂的竞争优势与全球订单量呈现一边倒的局势。

早在2022年,美森轮船(Matson)在美国商业造船厂Philly Shipyard,增订3艘Aloha级36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总价值10亿美元,彼时,单条船舶造价就已达到3.3亿美元左右。而在中国,一艘23000TEU的双燃料集装箱船的造价约在2.74亿美元。换言之,货船造价成本的差距,以及交付周期慢等时间问题,对于船东而言,航运市场的周期可能都变换过1-2次了。

此外,亦有航运业巨头公司CEO高调硬怼特朗普,称任期仅有5年,而美国造船厂造一条货船的生产效率大概需要6-7年(还不是市场最先进技术),政府意志并不足以支持美国造船业的未来发展,而班轮公司下订单船的决策往往需要深思熟虑并考虑市场的周期性与全球供应链等多维度,美国造船厂的短板以及对商船、货船的投资性价比来说,加重船东经营包袱。同时行业金融机构、金租公司的参与的配套融资整套方案等因素,已远超美国造船厂的能力范畴。

政府支持的未来:十年内能实现什么?

美国政府的这一举措能否带来实质性的变革?帕克斯顿对此表示乐观。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美国国会已经提出了《美国船舶法案》,这是一个跨党派、跨两院的提案,得到了两院领导的广泛支持。这一提案标志着美国的船舶制造业正进入一个长期发展的新阶段。

如果未来政府能够持续推动这一政策,并且国会在立法上给予积极支持,那么美国的船舶制造业将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迎来复兴的契机。帕克斯顿认为,船舶制造不仅是工业生产的一部分,它还关乎到国家的供应链稳定性、劳动力市场的健康以及国际贸易的顺畅。因此,推动船舶制造业的复兴,不仅能为美国带来经济增长,还能提升国家的战略竞争力。

特朗普政府还提出与韩国的合作,共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的创新与发展。韩国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其船舶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近年来,韩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韩国的韩华造船已经在美国费城建立了合资企业,这一合作为美国船舶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帕克斯顿对这一合作表示欢迎,并认为这是美国船舶制造业复兴的重要一步。外国投资的流入不仅能带来资金,还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美国船舶制造业的创新提供新的推动力。然而,作为美国船舶制造协会的主席,帕克斯顿也强调,美国应当更加注重在本土建立造船能力,避免过度依赖外国投资,确保美国本土船舶制造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德国造船业协会(VSM)首席执行官Reinhard Lüken曾指出,当前美国在造船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缺乏完整的产业链和现代化的造船能力。美国的造船企业未能与全球市场需求接轨,尤其是在民用船舶的制造方面,美国几乎已成为“旁观者”。而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已经建立起了世界领先的造船基础设施,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能承接大量的国际订单。

“效率要求拥有完整的供应链。美国和英国在这一点上远远落后,而中国则已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强大的造船能力。”Lüken在接受《ShippingWatch》采访时坦言。与此相对,欧洲虽然也面临一些挑战,但由于技术积累深厚,造船能力尚不至于受到致命威胁。

来自中国的航运业分析师指出,“中国造船”不惧怕任何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中国建造的船舶占全球船队数量的26%,而中国船厂占全球在建吨位的58%,想要追赶并取代中国的造船业是一个重大挑战。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造船商已经巩固了其市场领导地位,在所有主要领域建造船舶,而主要竞争对手往往专注于高价值领域。

因为,这一进程需要克服众多现实难题,包括高昂的建造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只有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以及国际合作,美国船舶制造业才能在全球航运业的新时代中迎头赶上,重新崛起为全球领先的船舶生产国。

在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看来,造船业是一个开放、市场化竞争的行业,不同于飞机制造商波音与空客的寡头垄断模式,所以美国船舶制造业的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不仅仅是中国船厂,更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竞争,其中面对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船厂强劲竞争,美国的船舶制造业需要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改进管理、优化供应链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或许时光可以见证一切,未来,美国的船舶制造业有望迎来新的黄金时代?能否重新在全球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仍将客观的拭目以待。

历史的航向总在细微处改变,真正的航运霸权不在吨位较量。特朗普的“美国造船梦”能否成为现实?全球航运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这一切,仍需时间来检验。但可以预见的是,航运行业将在这场全球博弈中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产业格局的重塑,势必会引领行业进入一个充满变数的新时代。

END

关键词: 特朗普美国造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