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修理改装业务实现首季开门红
2025-04-16 20:19 | 国际船舶网 维修改装
在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以"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截至3月31日,累计完成51艘船舶修理工程,其中2月份单月产值再次突破,3月中旬完成特涂船“阿伦达尔”轮顺利开航;3月下旬顺利完成台湾阳明公司“卓明”轮脱硫安装及试航。这组跃动的数字,标志着广东中远海运重工船舶修理改装业务2025年实现首季“开门红”。
生产攻坚:春潮涌动中的“硬核答卷”
走进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修船基地,码头克令吊忙碌不停,车间里焊花飞溅如星,工人们穿梭在船坞与码头之间,构成一幅生机勃发的春日奋进图。正进行外板超高压水除锈的“盖贝”轮总管说:“我们通过机器人在船舶码头阶段完成大面积除锈,可以节省至少24小时坞期”。
面对密集订单,修船事业部实施"三色预警"动态管理,对船舶进厂、坞期控制、船舶修期等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在油船特涂项目“阿伦达尔”轮开工初期,恰逢春节临近,项目团队提前24小时完成输入性风险源辨识和安全基础工作的有效落实,船东代表对船厂的优质服务和高效率给予充分肯定。散货船“佳丽”轮在没有船东代表在厂的情况下,项目组主动与船员保持积极沟通,用实际行动践行“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管理赋能:提质增效的"关键落子"
在年初题为“拼搏新赛道,勇攀新业绩,奋勇开创广东重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总经理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修理改装业务及加快推进“三化”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明确要求。提质增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全体修船系统员工的行动指南。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以价值创造为导向,构建起覆盖全业务链的精细化管理体系。随着“211工程”的推行,“坞期就是生命线”、“码头就是流水线”的理念在每个项目中得到贯彻落实。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企业打造的智能修船平台实现修船可视化管控。采用物联网设备信息技术手段,自动实时采集并汇总项目信息数据,管理人员可随时调取船舶修理进度、资源消耗等关键信息。某散货船船东通过厂手机APP查看施工日报时感慨:"这种透明化管理让我们对合作充满信心。"
船舶修理智能管控平台
市场开拓:双循环格局下的"破浪前行"
在国际修船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市场经营团队敏锐捕捉“双循环”发展机遇。一方面深耕传统市场,一季度完成多个新客户修理改装合同签订和落地;另一方面继续探究新能源技术突破,稳步推进绿色改装新项目,实现清洁能源船舶修理技术突破。经营数据显示,一季度高附加值修理改装业务占比高,其中脱硫塔改装、油轮货油舱特涂及大型钢结构修理等项目贡献率突出。立足大湾区建设,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主动对接区域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油化船修理改装一站式服务基地,积极开辟和引领船舶绿色能源技术改造,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破浪前行。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驱动"向海图强"
成绩单的背后,跃动着党建引领的强劲脉搏。在“党建领航、融合发展”的统一部署下,广东中远海运重工积极深入开展项目党建活动,将“党旗飘扬在一线”。
在大型修理改装项目“宋卡”轮成立党员突击队,攻克“生活区”各类系统改造技术难关;开展“党建+项目成本管控”主题党日活动,梳理项目成本结算难点和堵点,确保项目完工后各项目成本高效、合理、合规结算归集。
除此之外,修船系统各党支部开展各类支部活动同样“遍地开花”,形式多样:飞龙山浮坞和远洋二号坞升级改造,保障部和服务车间党支部联合成立攻关小组,攻坚克难,效果显著;远洋二号坞移坞疏浚项目,服务车间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带头履职尽责,起到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厂区随处可见的“党员责任区”标牌见证着红色力量的凝聚。
向春而行:锚定全年目标的"奋进姿态"
站在首季"开门红"的新起点,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上下正以"满弓劲发"之势向全年目标冲刺。农历新年伊始,修船系统订单持续不断,3月初同时在厂船舶达到28艘,生产负荷“拉满”,泊位、坞期等持续收紧。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修船系统将继续重点推进“三化”建设,包括“船舶修理智能管控平台”的持续搭建,智能车间改造,引进自动化喷涂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加强为油化船修理改装及新能源船舶维修提供专业化全流程服务。二月中旬,全修船系统专题部署会议暨管理提升专题会顺利召开,旨在深入贯彻2025年工作会精神。针对会上列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全体干部员工将以“强执行,严考核”的要求和“奋发有为”的姿态,向全年任务总目标迈进!
珠江潮涌,千帆竞发。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正以首季“开门红”为序章,在建设世界一流船舶修造企业的航程中破浪前行。当春日的朝阳洒向忙碌的修船码头,那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恰似奋进者最激昂的乐章,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