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创新高!海油工程天津基地首季开门红
2025-04-19 09:57 | 国际船舶网 船厂动态
近日,随着涠洲12-2 WHPC和涠洲11-6 WHPA导管架成功转运到 “海洋石油 226” 船上,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第一季度累计出货达3.36万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为全年产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一季度,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迎来生产高峰期,9个项目同期建造,产能负荷同比提升55%。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依托数字化手段、一体化建造模式和安全管理 “组合拳”,有力推动一季度生产建设,实现 “开门红”。
数字指挥棒 奏响生产“协奏曲”
海油工程整合多项目需求,创新实施大订单管理模式,形成月度工厂化订单,通过智能制造管理系统(DIMS 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DIMS系统覆盖订单下发、执行及结算等环节,有效规避传统线下结算过程中人工核算风险,管理效率提升 10%-20%。通过线上系统,生产管理中心可以实时了解订单执行进度和结算情况,为生产计划的调整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在模块结构预制车间,工厂化订单线上管理模式推动车间2月钢材加工量实现翻番。
依托高级计划与排程系统(APS系统)的资源动态调配功能,公司一季度顺利完成62项大型吊装及运输作业。尤其是在3月,面对渤海湾多发的大风雨雪天气挑战,通过灵活调整生产计划,实现月度吊装次数同比增长79.4% 。
一体化助力 跑出建造“加速度”
针对导管架建造任务集中的特点,公司构建一体化建造体系。面对7个导管架需在两月内集中交付的紧迫任务,由生产管理中心与各技术部门、作业部组成的近百人 “尖兵队” 实施联合办公,建立 “小时级” 任务响应机制,锚定赶工方案、费用预算和工期规划,确保生产任务无缝衔接、高效推进。
在旅大10 - 1 WHPE导管架建造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 “附件预制前置” 工艺,将靠船件、电缆护管等附件安装工序提前至立片阶段,减少高空作业量30%,推动建造一体化率提升至95%以上。通过优化人机料匹配流程,创新龙门吊快速摘钩技术,该项目实现从立片到合拢仅用10天,较历史最快纪录缩短近50%。
安全“组合拳”筑牢生产“防火墙”
生产建设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安全保驾护航。公司构建 “制度 + 硬件” 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人员和设备作业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团队建立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机制,安排专业团队对大型吊机等核心设备按时实行 “体检” 维护。一季度累计排查整改隐患929项,有效保障连续作业下的用电安全、设备安全和高空作业安全。
在施工现场,相关单位按作业区域特性投用标准化栏杆、围挡等硬隔离设施,将总装区和预制区有效分隔,避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域或交叉作业导致的安全隐患。
随着二季度生产全面启动,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分公司将继续秉持智能化、数字化理念,持续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全力冲刺全年生产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