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吉水

2025-05-27 21:00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5月27日,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投资、江门航通船业建造的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举行吉水仪式。

该船交付后,将成为一个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为一体的水体自然交换型自航式移动养殖平台。这艘“深海粮仓”以首尾融合船型设计和自然交换水体技术两大首创突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为珠海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珠海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张伟峰出席仪式,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凯斌,四航局副总经理王兆忠出席仪式并致辞。

梁凯斌指出,自立项伊始,面对深远海养殖工船领域尚无先例可循的困境,项目团队以“破局者”姿态,在技术、标准、流程等维度实现全方位突破,成功让“湾区伶仃”号的“全球首创”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珠海海洋集团将以养殖工船为抓手,进一步构建“渔工结合”与“渔游融合”新模式,全力打造海上“蓝色粮仓”,努力将“湾区伶仃”号打造成为能够代表珠海海洋装备科技水平、展示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特色的重要平台。

王兆忠强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四航局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响应广东省“海洋强省”“制造业当家”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四航局之所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攻克了多项关键建造技术。“湾区伶仃”号的建设,是四航局深度融入湾区海洋经济、以“四航智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国深远海养殖从技术探索迈向产业化实践的重要突破。

“湾区伶仃”号是世界首例、中国首艘符合船级社规范设计的可自航移动养殖平台,也是国内首创的集智能养殖、节能环保、渔旅融合于一体的超级养殖平台。船身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拥有12个独立养殖舱室,整船养殖舱空间近8万立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年产能可达3000~5000吨,相当于陆地5000亩鱼塘的产量,是当之无愧的“养殖航母”“深海粮仓”。

“湾区伶仃号”应用了独创的全球首个船型首尾与柱稳式框架钢结构船身融合构型、水体自然交换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渔获品质。工船具备自主航行能力,能够选择最佳养殖区域并躲避台风等自然灾害。

“湾区伶仃”号通过向深远海拓展,缓解近海生态压力,推动海洋牧场从“靠天吃饭”向“科技牧海”转型,更配有观光甲板、休闲住宿,同步推出海洋科普研学、生态垂钓体验等服务,构建“养鱼、观海、富民”的立体产业链。通过全过程智能养殖、“渔业+文旅”多元业态融合,构建了“渔工结合”与“渔游融合”创新模式,有力促进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作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珠海范式”的关键“底座”,“湾区伶仃”号工船自2022年11月立项以来,海洋集团先后克服了作为创新型项目在立项审批、设计论证、建造审核、登记注册等各环节遇到的挑战,成功让“全球首创珠海造”从蓝图变为现实,是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又一优秀答卷。

下一步,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将坚持高标准冲刺工船剩余舾装任务,力争实现8月交付运营,激活“蓝色引擎”、壮大“蓝色粮仓” 、澎湃“蓝色动能”,坚定不移服务珠海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深度融入湾区海洋经济,不断书写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新篇章。

END

关键词: 航通船业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