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东中华为中海油建造大型LNG船“二合一”试航凯旋

2025-07-22 20:58 | 国际船舶网 在建新船


日前,沪东中华承建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船上交货)资源配套项目一期第三艘17.4万方大型LNG船H1882A圆满完成“二合一”试航任务,成功靠泊上海长兴岛码头,为我国LNG自主运输能力提升再添重要动能。

该船在完成二次入坞检查后,于6月27日靠泊长兴岛码头,随即启动一系列试航准备工作——注氮气,低温管冷却试验、货舱惰化,气体置换、冷舱、加注LNG,发电机燃气模式试验、天然气焚烧塔试验、燃气压缩机调试等,为试航筑牢基础。

7月5日,H1882A驶离长兴岛码头,正式开启试航,先后完成通讯导航系统测试、双机操作演示、燃气模式耐久试验、操舵试验、主机耐久试验及油耗测定等关键项目。7月12日抵达位于上海洋山港的LNG终端,顺利完成 LNG装货、货舱驳运、LNG卸货等测试。7月13日,该船离开LNG终端后,继续开展高负荷天然气压缩机并联运行测试、燃气管理系统控制深冷装置自动运行测试、货舱升温及惰化等工作。7月16日,试航项目全部完成,靠泊在长兴岛码头。

该船型是沪东中华首批第五代系列船,其首制船舶“绿能瀛”号曾荣获2024年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颁发的绿色船舶奖。总装二部秉承绿能减碳宗旨,精心安排试航项目,减少码头天然气加注240吨,为公司降本增效。

试航受4号台风“丹娜丝”影响,在船舶出航后收到上海洋山气站不能停靠的消息。试航临时党支部积极应对,落实精益管理,调整相关试验计划与人员安排,将大量试验项目前移,将台风影响降到最低。由于进站日期调整,气站停靠窗口时间被压缩至22小时,这是试航团队首次面临这么紧迫的窗口时间,团队总结前船经验,积极筹划,提前准备相关实验内容,压缩各类单项操作时间,最终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气站试验项目并顺利返航。

据了解,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船上交货)资源配套项目是我国最大规模的LNG运输船建造项目,共将建造12艘17.4万立方米LNG船,分两期实施,每期各建造6艘。目前,一期项目首制船“绿能瀛”与二号船“绿能珠”已分别提前5个月和8个月交付运营。

“绿能”系列船舶交付后,将服务于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贸易。长期以来,我国LNG进口以卖方到岸交付为主,LNG运输自主能力较为薄弱。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这一创新贸易形式将为货物海运及国际贸易提供更多操作便利,大大增强资源贸易灵活性。

预计项目船舶全部交付后,中国海油LNG运输船队规模增至22艘,总运力突破360万立方米每,年预计可向国内运回进口液化天然气1600万吨。随着自主化的LNG运输船队力量将不断壮大,中国海油将持续赋能LNG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END

关键词: 沪东中华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