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船厂修造并举“两条腿走路”

2010-12-24 08:59 | 威海日报 船厂动态


    在船舶企业普遍陷入“融资难、接单难、交船难”的背景下,威海船厂今年却签下造船订单13艘。
    真诚服务,是威海船厂冲出危机重围的诀窍。“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威海船厂外联用户、内修功夫,以到位的服务、过硬的质量,为船东、用户营造了一片信任的天空。
    真诚服务赢得市场
    今年上半年,船市低迷的状态依然没有改观,很多船企面临金融危机爆发后“零接单”的尴尬局面。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越是要强化对客户的服务。”威海船厂厂长王光军对全体员工提出这样的要求。
    船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我市船舶工业提供的战略发展机遇,主动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他们加强了与现有驻厂船东、船检的沟通与联系,想方设法满足船东的要求,确保在建的十几艘出口船舶完美地交付客户;另一方面,经营人员主动出击,回访老用户,拜访新用户,广泛收集市场动态信息,了解船东的造船意向。为此,分管经营工作的负责人带领人员先后奔赴北京、上海、福州、厦门等地十余次,广泛接触国内有实力的船东、航运公司代表。
    真诚的服务赢得了船东的信任,在造船业依然冷清的情况下,威海船厂今年仍签下造船订单13艘,生产任务已排至2013年。
    与此同时,他们积极承揽修船任务,用修船一次试航合格率100%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上半年修船量同比增长30%,其中包括几艘柬埔寨籍、韩国籍轮船。
    修、造并举,“两条腿走路”,有效降低了船市下滑带来的风险。
    创新技术修炼“内功”
    对于造船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
    造船是个技术、劳动力、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涉及的环节多,技术要求高、细、精,质量控制难度很大。为了让质量意识深入基层员工心中,威海船厂今年组织基层单位广泛开展“问计于民”活动,多方征集职工建议。在此基础上,厂属各基层单位还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不断提升职工技术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威海船厂为加拿大船东建造的30000DWT系列散货船艉轴镗孔工程原来一般需要8天时间,质检员苗华斗不断钻研,多次试验,制作出精准的固定支架,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跳动量过大及精度难以控制等难题,而且缩短艉轴镗孔工程周期50%,船东监造代表和船级社工作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
    在船厂,像苗华斗这样积极参与工艺创新的职工还有很多。目前,船厂批量建造的1300TEU集装箱船、92500DWT散货船等船舶轴舵系安装工程全部由本厂职工完成,不仅每艘船可节省劳务费几十万元,而且锤炼出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提升了企业整体技术实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加强培训提升服务
    为客户提供过硬的产品就是对客户最好的服务——本着这一观念,威海船厂根据自身生产实际,分别组织以管理、质量、安全、网络等为重点内容的培训班,培训职工400余人次。在此基础上,他们在职工中广泛倡导“你的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理念,引导职工牢牢树立“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负责”的意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船体装配车间下料班有职工30余人,作为造船生产第一道工序的操作者,从钢板进厂到下完料运至下道工序,共有几十甚至上百项细微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材料浪费、返工、误工。职工们牢固树立为客户负责、为下道工序负责的意识,精心操作,截至11月底,共完成约40000吨钢板的下料工程,没有一个分段因为下料失误影响后续生产。
    “以用户需要为起点,以用户满意为终点”已成为船厂所有职工工作的终极目标。遵循“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威海船厂拓宽了市场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职工素质,“打造全省总装造船生产基地”的目标渐行渐近。
   
END

关键词: 威海船厂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