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中策:摸到市场“命门”

2011-01-28 08:38 | 宁波日报 配套动态


    发动机是船舶的“心脏”。但是长期以来,中国船舶体内跳动的,大多不是自己的“心脏”。即便到了2009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自主品牌的柴油机比重依然不到5%。
    不过,这个5%,见证了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公司10年创新的艰苦历程。这个5%,也宣告着中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出了第一步。
    凭着这个叫“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创新项目,宁波中策打破了船舶“心脏”的国外垄断,在今年初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宁波捧回一个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造船的“无心之痛”
    根据《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1年,中国船用柴油机的国内自主市场的满足率要达到80%。
    但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就在规划出台的2009年,国内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的自主品牌率还不到5%。其余全部进口,或者以国外专利许可的方式贴牌生产。
    “前者自不必说,就是专利许可生产,中国企业每生产1千瓦柴油机,就要向国外付18.5欧元专利费,赚的也只是微薄的加工费。”宁波中策总经理吴杰说。
    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我国每年进口国外主机约120亿元,支付国外专利许可证费用超过2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在国外技术的优势压制下,国内大功率柴油机企业研发能力逐渐萎缩,不少企业实际上成为跨国公司的廉价加工车间。
    由于柴油机等配套产业的严重滞后,中国船舶工业投入了宝贵的岸线资源、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却没有相应的市场话语权,更像是个“造船壳”工业。
    这种对民族工业的深深忧虑,激发了一批装备企业产业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宁波中策便是其中之一。
    集成创新打破垄断
    进入新世纪,国内柴油机发电已趋饱和,国际航运业尚未兴起,宁波中策瞄准大功率中速船用柴油机,开始了技术攻关。
    “前期的研发走得磕磕绊绊。”吴杰说,他们最初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攻关,结果图纸、样品都出来了,产品指标就是达不到要求,举债筹集的800万元研发费用打了“水漂”。这台“夭折”的柴油机,后来一直被陈列在公司车间里,见证着宁波中策自主创新起步的艰难。
    后来,吴杰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民营企业的创新路径——集成创新。
    一方面,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团队,紧贴市场,前瞻性地开发新产品;同时,把柴油机“拆分”成几千个零部件,以课题组的形式,柔性引智,与浙江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关。
    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控制,一个个技术难题相继攻克,宁波中策“借鸡生蛋”,获得了船用柴油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燃烧技术与系统安全监测、节能减排等核心技术。
    2005年,宁波中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千瓦中速船用柴油机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
    检测显示,中策柴油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中国CCS、法国BV等国际船级社的认可,而价格比进口产品低了三分之一。
    定制设计撬开市场
    产品出来了,但是市场在哪里?对于长期依赖进口“心脏”的中国船舶,宁波中策亟需以最有效的方法打开一个缺口。
    他们把这个突破点放在宁波至舟山的跨海渡轮上。
    为什么要选择渡轮?吴杰有自己的考虑:这条从白峰到鸭蛋山的航线,航行时间不到1小时,长期低速航行,频繁启动和靠泊,按照国外专利许可生产的发动机,在这里暴露出了先天不足。
    “同样功率的柴油机,他们的动力优势体现不出来,而且低速航行导致燃烧不充分,一路冒黑烟,既影响机器寿命,又造成环境污染。”吴杰摸到了对方的“命门”。
    根据渡轮的航行特征,宁波中策对柴油机设计工况进行了优化调整,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同样功率的“心脏”迸发了出人意料的动力。
    缺口一开,市场开拓便一发而不可收。此后宁波至舟山航线新增的渡轮,全部放弃了进口“心脏”,用上了宁波中策的大功率中速柴油机。
    靠着“定制设计”的利器,宁波中策开始与国外品牌在更多领域短兵相接。
    近年来,中国内河航运悄然兴起,宁波中策根据长江等不同水系的航行特征,定制设计了各种船用柴油机,迅速占据了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绿色产品进军欧盟
    在环境问题受到空前关注的时代,中策船用柴油机显示了更强的生命力,这些柴油机不但“不挑食”,而且比国外产品更“绿色”。
    一般进口的柴油机对“食物”很挑剔,需要严格按其要求使用轻质柴油,宁波中策通过对燃油供给系统的技术改造,使柴油机能够适应多种燃油。
    现在,列入中策柴油机“食谱”的包括天然气、原油、重油、生物油、橡胶裂化油,甚至炼油剩下的渣油。这些可替代燃料的研发成功,使中策柴油机的燃油成本进一步下降。
    近年来,宁动在非洲的苏丹和尼日利亚建造了近200座柴油机电站,这些柴油机“吃”的都是当地的特产——重油,将那些口味挑剔的国外品牌柴油机逼退出了西非市场。
    针对欧洲有将废旧轮胎提炼成回收油再利用的环保要求,宁波中策定制设计了燃用废旧轮胎裂化油的柴油机。去年,这批柴油发动机组电站启用并通过意大利政府验收,其排放性能达到欧盟的欧III要求。
    这也是国产大型发电机组首次获得欧洲CE认证,宁波中策借此将自主品牌柴油机及柴油发电机组顺利打入了环保要求最苛刻的欧洲市场。
    创新联盟提升产业链
    去年11月,宁波中策自主研发的5500马力大功率柴油机正式下线,这是国内最大功率的自主品牌柴油机,将被装载于2万吨级船舶作主机。
    “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淘汰一代”,至此,宁波中策已推出了近100种船用柴油机产品,功率从2500千瓦到5500千瓦,彻底改变了国内船用大功率中速柴油机市场格局。
    世界两大船用柴油机巨头先后找上门来,希望通过参股或控股的形式与其合作,遭到了婉拒。
    中策此举是有底气的:企业这些年每年研发投入过亿,不但拥有了挑战国外巨头的自主产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的产品设计平台,这是整个研发的核心,将引领宁波中策进入“8000千瓦”的新领域。
    去年,宁波中策还牵头成立了“浙江省船用动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家单位产学研结合,以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及关键零部件自主设计、制造为目标,集中攻关,抱团创新,整体推进我国大功率船用柴油机行业发展。
    “我们跟世界造船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即使这次打破了国外垄断,我们也没有领先,还只是在追赶。”对于未来,吴杰保持着一贯的冷静和理性。
   

END

关键词: 中策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