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舶工业精彩收官

2011-02-14 07:50 | 中国水运报 国内造船


    “十一五”期间,福建船舶工业历经了2006年至2008年船舶市场百年不遇的“井喷黄金期”,也经受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国家船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福建船舶工业紧紧把握住前三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奋力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的三大难题,为“十一五”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福建船舶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一五”期间,保持连续增长。据权威部门统计,该省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不含船舶配套业和游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6亿元,年均增长38.33%;造船完工量1311艘,完成交船量437万载重吨,年均增长28.36%;产品销售收入557亿元,年均增长33.18%;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年均增长72%;船舶累计出口创汇45亿美元。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三大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特别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业绩更加显著。全省规模以上修造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1.36亿元(不含船舶配套业和游艇业),同比增长10.31%;造船完工量342艘,总吨位133.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完成修船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0%;产品销售收入154.45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总额59804万元,同比增长5%;全省船舶出口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创历史新高。2010年新承接订单166艘/195万载重吨,总额126.5亿元;手持订单195艘/333万载重吨,总额236.5亿元。
    生产能力、产品品牌显著提升
    在国家陆续出台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建省相继颁发的《福建省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福建省船舶工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船舶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的指引下,一批修造船项目相继投产,全省修造船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0年底,福建具备修造万吨级以上船舶企业45家,拥有船台65座,总容量达125万吨,其中3万–5万吨船台13座,5万–10万吨级船台6座,最大单船建造能力为8万吨,年造船生产能力360万载重吨。船坞41座,坞容量218万吨,其中建成或即将建成的20万–30万吨级船坞5座,10万–20万吨级船坞6座、5万–10万吨级船坞4座。基本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年造船生产能力350万载重吨和船坞容量200万吨的目标。
    据统计,该省船舶工业“十一五”期间共投入基本建设资金达101亿元,完成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达53项。
    厦船重工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全面完成,形成了单船8万吨级生产能力;该公司设计建造拥有12层汽车甲板、可运载4900CAR汽车的汽车滚装船,被命名为“礼诺·厦门”号首航日本大阪。至此,厦船重工批量建造的4900CAR汽车滚装船达到16艘,产值达到近百亿,出口创汇数十亿美元。同时,厦船重工承接建造福建最大吨位的8.2万吨散货船,还投巨资研发容量更大的6000–8000车位汽车滚装船。
    冠海造船工业公司从2006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07年下半年投产,2008年出产品,首开福建建造8.03万载重吨散货船先河。截至2010年底,冠海造船工业公司已实现交船15艘,实现工业总产值38.76亿元,创造了福建船舶工业建厂、投产、出产品、交船最快的奇迹。
    华东船厂的10万、18万、30万吨级船坞已经和即将投产,大大提升了福建修造船生产能力,年前已开工建造53000吨级船舶,拉开造船的序幕。同时,还着手修理30万吨级以下的船舶,目标是成为东南沿海修船大厂。
    福州利亚船舶工程公司2007年开始与马尾造船公司合作,从建造舱口盖和分段开始,通过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已具备修造8万吨级以下船舶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已成功建造了3.2万吨木材运输船。
    泉州造船泰山船厂的2座10万吨级船坞和2座30万吨级船坞也将陆续投产,将促进福建船舶工业布局更加合理。
    还有福建白马船厂、闽东丛贸船厂、福建东海船厂、长兴船厂、诚丰船厂、环澳船厂等一批改扩建项目也已相继建成投产,使福建修造船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福建已基本形成了以马尾造船、东南船厂、冠海造船、华东船厂、利亚船业为主体的闽江口船舶集中区;以白马港为中心,沙埕港、东冲湾、漳湾同步发展的三都澳船舶集中区;以泉州船厂修造船为主体,拓展甲板机械等船舶配套产业的湄洲湾船舶集中区;以厦船重工为龙头,带动漳州湾修造船业发展的厦漳湾船舶集中区的产业格局。
    游艇业和船舶配套业同步发展
    目前,福建游艇制造业和相关联企业达30余家,年游艇出口额超过5000万美元,年创游艇产值近15亿元。游艇业主要以厦门和漳州湾为主体,泉州、福州、宁德同步发展。2010年厦门五缘湾游艇、帆船成交游艇84艘,成交额达4.5亿元。经过“十一五”发展,福建游艇业已步入国内先进行列。
    船舶配套业已有长足发展,福建共有船舶配套产品生产厂和专业化协作厂25家,年创工业总产值30亿元。泉州百源船舶重工机械已形成年生产100台套甲板机械生产规模,填补了福建省生产甲板机械的空白。漳州一帆船舶重工、新胜海船业等一批专业分段协作厂已初具规模,年加工船舶分段近10万吨。三明钢铁集团已步入生产船用钢板系列,年生产船用钢板超过20万吨。南平太阳电缆,闽东亚南电机,化工涂料等产品已打入船舶配套市场。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5年来,福建省船舶产品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产品出口国际化,以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主体的船舶出口市场不断拓宽,全省船舶产品出口87个国家和地区。船舶品种多样化、高端化、品牌化,以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三大主力船型为主,大力拓展精、新、特船型,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厦船重工的4900CAR汽车滚装船、马尾造船的700TEU集装箱船、东南船厂的59M海洋多用途工作船等已打出了国际品牌。冠海造船、利亚船业、长兴造船、华海船业、诚丰船厂等一批民营船企也已步入建造海洋工程船系列;福安东明船业出口希腊的3500T化学品船、环澳公司3600立方液化气船的建造成功,标志着福建民营船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十一五”期间,福建成熟产品已进入批量化出口,如厦船重工品牌产品4900CAR汽车滚装船成功交船16艘;马尾造船公司实现出口32艘700TEU集装箱货船;东南船厂59M海洋多用途工作船66艘、3800吨成品油船13艘成功交付;冠海造船公司完成6000VIP海洋供油船6艘,承接8万吨散货船6艘;福州下洋造船总厂成功建造并出口4艘300客位豪华型居住驳。福建造船人正在努力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产品,努力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十一五”期间,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企业先后开发3万吨级重吊集装箱船、4900CAR汽车滚装船、87M电推工程、59–78M系列多用途船等一批“双高”产品。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设计单位联合研发新船型,具备了我国自主生产设计能力。在建造工艺上,对上层建筑平台加大预装,实施大吨位整体建造与吊装,不断提升分段预舾装的百分比,现场实行托盘管理,无余量上船台合拢建造法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产品建造质量有效提高、建造周期明显缩短。厦船重工生产的4900CAR汽车滚装船创造了船台周期104天、码头周期72天的新纪录;马尾造船建造的700TEU集装箱船创下了船台周期37天、码头周期23天新纪录;东南船厂建造59M海洋多用途工作船创下平均周期180天的新纪录。
   

END

关键词: 福建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