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目标跻身世界五百强
2011-03-25 08:24 | 中国广播网 船厂动态
十一五期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资产同比增长19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50%,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中船重工党组成员孙波表示:十二五期间,中船重工将实现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板块非船产业的全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要在2000年基础上翻四番,力争跻身世界五百强。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全年实现经济总量1575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营业收入1425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16%;利润总额83亿元,同比增长11%。与“十五”末相比,集团公司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3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0%,增加值同比增长190%,利润同比增长450%,造船产量同比增长190%,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指标。
民船经营生产取得新成效,船舶接单和完工量同比均大幅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船重工积极克服船舶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震荡等困难,以变应变,主动出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新承接船舶订单吨位同比增长292%,订单批量化特征更加明显,新开发的8.2万吨和4.5万吨散货船、2.4万吨多用途船、7200吨不锈钢化学品船、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等开始批量接单。船舶完工同比增长65%,国内最大吨位的32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交船,粤海铁路列车渡轮实现当年接单、当年交船;38.8万吨超大型矿砂船、6600箱集装箱船、9.3万吨散货船、深水工作母船等一批首制船开工建造。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生产效率不断提高,30万吨原油船从铺底到交船缩短到132天,18万吨散货船水下周期缩短到30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配套较快发展,实现配套产值同比增长47%,首台满足国际新排放要求的6S42MC低速机、国内最大智能型主机7RT-flex84T-D、三菱UE低速机等研制成功。修船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修理船舶628艘,改装船产值占修船产值的比重达到45%。
非船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些领域实现新突破。
中船重工发挥造船技术和集成制造能力,大力发展非船舶装备,全年完成非船经济总量同比增长17%,占集团公司经济总量的40%。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板块全面发展,风电产业实现产值超过60亿元, AP1000核电主管道研制成功并签订首批合同;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制氢测氢消氢系统首次应用于三代核电站;新型四柱大采高液压支架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蓄电池、桥梁钢结构、铁路车辆、港口机械产量大幅增长,成功中标三峡升船机主体设备工程项目。工业自动化装备、特种计算机及软件等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生态清淤、垃圾发电、曝气鼓风机等项目取得新突破,有望形成新的产业。
科技产业化加速发展,科研院所实现民品收入同比增长36%,分布式能源系统、水面垃圾清除系统、水下安防等产品成功参与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三峡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国内首条万吨钛板带生产线竣工投产,轨道交通用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投入运行。
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大连、葫芦岛、山海关、青岛四大造船基地以及大连、青岛两大海工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新建造船大坞投入使用;大船重工重型装备制造园、渤船重工核电装备产业园、武船重工特种船舶及重型装备制造基地、重庆海装内蒙基地等一批产业化基地全面开工建设。
一批创新产品和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成功。适应国际造船新规范标准要求,加快主流船型优化设计和新产品研发,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40万吨矿砂船、11万吨级原油船等一批新船型完成设计;LNG船工程开发已完成,LNG模拟舱施工顺利完成;完成了自主品牌的中速柴油机首台样机总装;首支国产化小缸径智能型柴油机曲轴、世界单机产氢量最大的制氢设备、国产丁二烯螺杆压缩机等新产品研制成功。深海载人潜器成功完成3000米级深潜试验。自主研制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通过国际海事组织认定。全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奖94项,国家专利授权758项。
跻身世界五百强,成为十二五确定的目标。
中船重工结合实际情况,在集团公司“新三步走、翻四番”战略(第一步,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三番;第二步,进入世界五百强;第三步,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四番)第一步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将“十二五”发展的目标确定为,三步变成两步走,一步实现两目标,即“十二五”实现原定“新三步走”第二、第三步目标,进入世界五百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在2000年基础上翻四番,努力使经济总量达到2400亿到2500亿,把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国内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