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柴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

2011-04-11 08:50 | 中国船舶报 配套动态


“十一五”期间,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抢抓世界造船造机行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提前3年实现“三步走,翻三番”发展战略目标,提前1年实现人均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超100万元。
多措并举 激发创新热情
宜昌船柴先后制定了《技术创新工作管理制度》、《科技创新成果鉴定实施办法》、《技术创新奖励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使科技创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该公司对技术、生产、经营骨干人才实施了特殊津贴制度,提高了重要岗位和骨干人才的收入,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每年颁发一次科技创新成果奖,奖励金额1万至5万元不等,极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实施“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对技术人员的丁作质量、效益和效率等进行重点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进一步明确员工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员工在技术上进行小改小革,并广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内容的劳动竞赛,深入推进高效造机、快速造机和标准造机工作,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加大投入 提升软硬实力
近年来,宜昌船柴在科研开发上有序投入大量资金,提升科技创新的硬件水平,致力低速柴油机智能化研发。该公司十分重视国外专利技术的引进,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借鉴、掌握和消化,并结合自身特点加以创新,逐步走上自行设计、研制的发展轨道,先后从瑞士苏尔寿(SULZER)公司、丹麦曼恩柴油机与透平(MAN B&W)公司引进低速船用柴油机制造技术,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UE系列低速柴油机制造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3种低速柴油机专利许可证的主机制造企业,大大增强了其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同时,该公司还加强软实力建设,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着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士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5年来,宜昌船柴共举办培训班280余期,培训员工5000多人次,组织40多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千到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进行学习交流。
持续创新  科研硕果累累
宜昌船柴力争每年开发出一种专利新机型,每年实现一种新机型投入市场,每年储备一种新机型,努力推进柴油机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良好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持续的科技创新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一批“中国首台”乃至“世界首台”型机相继交验,缩短了我国与世界先进造船、造机同行的差距,使我国二冲程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制造技术得到质的飞跃。2010年7月,该公司首台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 ) Tier II排放要求的YB-192 6S42MC柴油机成功交验,其各项指标参数均满足设计指标和船级社规范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测试指标符合 IMOTier II排放限制值要求,标志着宜昌船柴的柴油机制造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END

关键词: 宜柴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