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注入资产增厚业绩

2011-05-04 08:23 | 中国证券报 公告公示


中国重工日前公布今年一季报,公司期内实现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增长28.68%;实现营业收入124.52亿元,同比增长9.54%。每股收益0.14元。
比较之下,中国重工去年全年的净利润只有15.99亿元,每股收益0.24元。显然,中国重工集团对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已明显增厚中国重工的业绩。增发注资对上市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在起作用。
新订单快速增长
中国重工2011年2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7家交易对方发行股份,购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公司股权。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业务板块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船舶制造、船舶修理及改装、海洋工程等业务,形成船舶制造、船舶修理及改装、舰船装备、海洋工程和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造修船及海洋工程制造企业之一。
根据中国重工资产交割后编制的2010年度备考财务报表,报告期内,以备考口径计算,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539.34亿元,同比增长20.8%;利润总额52.90亿元,同比增长2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21.26%;每股收益0.47元。该报告经过中瑞岳华审计。报告显示,中国重工去年船舶制造业务和能源交通装备业务获得快速发展。船舶制造业务实现收入314.47亿元,同比增长38.17%;能源交通装备业务实现收入47.86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47.38%。
与此同时,两大业务板块的新增合同同步快速增长。2010年公司实现新接船舶订单732万载重吨,价值量241亿元;能源交通装备承接合同113.6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22.6%。这主要是去年全球船舶市场有所回暖,我国造船总量大幅上升、新增订单继续向建造技术先进质量好的优势企业集中所导致的。
总体来看,2010年,公司承接合同金额567亿元;其中船舶制造类合同241亿元,占42.6%;船舶修理改装类合同21.8亿元,占3.8%;船舶装备类合同167.0亿元,占29.4%;海洋工程类合同10.9亿元,占1.9%;能源交通装备类合同113.6亿元,占20%。
即使在竞争激烈的船舶配套行业,公司克服船舶配套产品价格下跌、订单争夺激烈等困难,船舶配套生产经营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0年公司舰船装备业务实现收入153.38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3.26%。主要舰船装备产品中,除中速柴油机生产有一定幅度下滑外,低速柴油机、甲板机械、增压器、船舶齿轮箱、螺旋桨、阀门等主要船舶配套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此外,2010年,公司军品业务同比稳健增长6.8%。
二次注资可期
对于未来规划,在公司主营业务方面,中国重工一方面积极开展船型优化及新船型号的开发,力争形成产品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大力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提高风电等非船业务在公司中的比重。
在资本运营方面,中国重工将继续整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相关业务和资产,避免同业竞争和完善产业链,减少关联交易。今年4月,中国重工增发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A股股票,募资不超过125亿元,拟以不超过53.6亿元购买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在其下属7家子公司所拥有的股权,从而实现上市以来的第二次资产注入。
分析人士称,根据中国重工整体上市计划,集团旗下的资产将分步注入,按照惯例,拟注入的资产质量会“越来越好”。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多家机构增仓中国重工。一季报显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共有37家主力机构持有中国重工,持仓数达到40416.88万股,占流通股的19.02%。中信证券、南方隆元产业、长盛同庆、诺安基金等机构都在一季度增持了中国重工,增持数量达到2800万股;只有富国天益和海富通收益减持121万股。
END

关键词: 中国重工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