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造船厂首艘万吨轮诞生记

2011-05-18 09:07 | 中国台州网 公告公示


195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令人难忘年份,全国性的大炼钢铁运动如火如荼。此时,在我们台州,诞生了第一家造船厂,就是国营海东造船厂。虽然,随着岁月的变迁,台州造船业近五年来高速发展,如今的海东造船厂,已成为台州造船大军中的普遍一员,昔日的一枝独秀的历史不再重演。然而,海东厂是台州造船业发展的摇篮是当之无愧的。
翻开历史画卷,台州造船曾经的辉煌历历在目。据《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正月,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渡海去求夷洲(即今台湾中部)。据考证,这个船队从章安启程,经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和嘉义一带登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当时,吴国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海船大的长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三丈,装载物资可达万斛(五百吨以上)。唐宋时期,台州的造船业进入鼎盛时期。在唐时,临海的东湖为国内14个著名造船场之一。
纵观现代史册,海东前进的脚印清晰可见。1972年,建成了台州第一艘600马力钢质渔轮;1984年,建成了当时浙江省吨位最大的2200吨沿海货轮;2000年,着手建造台州第一艘出口船—出口孟加拉国的60米车客渡船,同时也创下了台州最早入级“英国劳氏”船级社的记录;2001年9月份,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可以航行于国际航区的台州首艘万吨级油轮在该厂开始建造,从此拉开了台州人建造万吨以上巨轮的序幕。
进入新的世纪,台州驶出万吨巨轮。2001年,全球造船业尚未走出低谷时。独具慧眼的温州乐清市运鸿船务有限公司签订了由江西九江船舶设计所设计、入级CCS、载重量为9680吨(即万吨级)一级汽油船的建造合同。精明的船东看好海东这块金字招牌,海东人也希望通过建造万吨轮来显示自己的实力。双方一拍即合,马上行动。8月签订合同,9月开始建造。
在当时的条件下,虽然海东造船厂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建造一艘万吨轮谈何容易。想当初,中国第一艘“东风”号万吨轮,从开始建造到下水航行,用了整整6年,在上海下水,举国欢庆。这可是凝聚着当时全国造船精英的心血。而海东造船厂要实现建造万吨轮,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可想而知的。首先是船舶设计上的先天不足。由于船东为节省设计费用,委托了江西九江船舶设计所设计,图纸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先天问题后天补。比如锚机、绞缆机等设备的定位问题,由于图纸标注不明确,在征得船东和CCS的同意后,采用现场定位的方法予以解决。现场技术人员不仅要解决一个个施工技术难题,还要回过头来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协调。
同样,船舶检验上又碰到了问题。由于对油轮的CCS的检验规范与以前的小吨位货船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可以说在要求上提高了几个档次。因此,施工单位在刚开始施工时经常通不过CCS检验。为了保证质量,提高进度,修造船部只有采取边学习边摸索边建造。组织技术攻关人员,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海东人坚信,只有少走弯路,保证质量,提高一次合格率。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时间,减少损失。
前期技术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后,最后吊装合拢如何操作的问题又来了。针对该船体积庞大的特点,海东造船厂修造船部采用切片制造再分片合拢的方法建造。在当时,分片造船技术在台州还是一个新课题。稍有差池,就意味着一切重来。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时,首制的万吨轮在克服船体建造上各种困难后,于2002年9月9日顺利下水。
历时17个月后,2003年4月,台州诞生了第一艘万吨轮“浙乐油139”,实现了台州船舶建造能力从千吨级向万吨级的跨越,填补了台州造船业的一个历史空白,预示着台州的造船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浙乐油139”万吨油轮的成功,不仅证实了台州可以建造巨轮的事实,同时,也创下了台州船舶采用分片建造工艺第一,也成为台州首例采用气囊方法下水的万吨轮。
现如今,台州每年建造万吨级船舶上百艘,造船业已成为台州的主导产业之一。
无论历史还是如今,台州人与造船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州造船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END

关键词: 海东造船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