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船舶交易重拾往昔繁荣

2011-06-08 08:12 | 中国水运报 二手船动态


“自2006年12月1日开业运行至今,芜湖市长江船舶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已发展成为年成交船舶近千艘、交易额达l 5亿元的、长江流域最大的内河船舶交易市场。4年多来,市场共成交船舶3200余艘,交易额达45.7亿元。”4月29日,市场总经理谈玉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仅2010年,市场就接待了全国20批次涉水管理机关或船舶交易市场前来考察交流。”
据谈玉琢介绍,2006年之前的几年,自发形成的芜湖市船舶交易行业十分红火,市场高峰时期,全市船舶中介机构多达220多家。特别是2004年,年交易额高达14亿元。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政策法规,芜湖船舶交易虽然年交易额在全国领先,但基本上还只是一个个体中介机构的统一市场,税收流失、买卖欺诈、“三无船”、“报废船”、“抵押船”等不规范现象逐渐影响到市场的良性发展。2005—2006年,全市船舶年交易额迅速下降到2亿多元,中介机构仅剩20多家。
为规范船舶交易行为,2006年8月,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芜湖市成立了以市港航局为首的八部门参加的船舶交易管理办公室,负责引导和规范芜湖船舶交易。同年12月1日,芜湖市长江船舶交易市场正式隆重开业。
规范管理杜绝三类船进入市场
据芜湖市船舶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芜湖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杨运林介绍,市场正式运营后,他们就把规范市场管理作为市场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了“规范市场行为,杜绝三无船、报废船、抵押船、不适航船流入市场”的市场宗旨。在交易管理上,市场严格禁止“三无船”、“报废船”、“抵押船”进入市场,减少船舶安全运营中的事故隐患。同时,保护船舶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减少船舶买卖经济纠纷;在办理交易过程中,对超龄船、高污染的挂机船、持假证书的船以及有抵押、产权不明的船一概不受理;在签订交易合同时,要求产权登记人务必到场签字,不允许他人代签,从而避免了租船转卖的现象发生。
此外,管理办公室还指导各船舶中介机构规范操作,坚决打击欺诈行为,及时解决在船舶交易中的各种纠纷,使船舶交易的治安问题取得根本好转。
优质服务维护买卖双方权益
杨运林告诉记者,为给客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市场在做了大量的调查,走访船东、中介所以及水运公司后,制定了比周边城市低的收费标准,定位市场不以营利为目的,费用实行“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的国有企业运营模式。市场内设咨询、洽谈、审核、交易、拍卖等8大综合服务项目,提供在安徽全省唯一使用的船舶交易专用税票,规范纳税行为及标准。并通过电子大屏幕、触摸屏、互联网等媒介不断为客户提供大量的船舶供求信息、交易信息和船员技术劳务信息,为船员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优质服务。市场开业以来,共接到船户咨询投诉200余次,每次都能让船户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
此外,市场还致力维护船舶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市场自运行以来,已成功处理了几十起买卖纠纷,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2007年12月,一船户经中介所购买一条船,双方签订协议后,买方付了5万元定金,后卖方合伙人不同意卖船,中介不同意退买方定金,要求重新介绍,买方不同意,反映到市场。经上门调解,中介也将5万元退了。2008年元月,一北京投资人和南陵县一船户两年前合伙投资了一艘货船跑运输,现南陵船户要卖船,北京投资人拿不到投资款,于是找到市场。市场多次做工作,在办理交易手续前先解决债务纠纷,前后商讨了一个星期。最终,北京的投资合伙人拿到了投资的24万元。事后,北京的投资人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市场良好的服务和规范化的操作,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据谈玉琢介绍,该市场挂牌运营以前,芜湖航运一条街上许多中介机构关门歇业,个体中介只剩20余家。市场建立后,一些中介机构又重操旧业,现在已发展到120多家,船舶交易量逐年上升。同时,市场也吸引了大量外地客户主动来到芜湖买卖船舶。 
2010年8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第35号公告,公布第一批全国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名单,该市场作为长江流域以及中西部地区唯一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名列其中,另6家则分布在沿海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谋发展筹建船舶商品大市场
“经过4年多的精心培育,芜湖市长江船舶交易市场现已在全国水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知名度大增,形成了芜湖船舶交易、中介一条街,拉动了地方相关经济的快速发展。”杨运林告诉记者,市场为配合芜湖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需要,盘活优势资产,进一步完善综合功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投资建设芜湖长江船舶商品航运大市场,从而带动芜湖地方相关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造长江一流的航运服务集聚区。
END

关键词: 芜湖船舶交易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