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水运复兴助力桂平造船业

2011-07-05 08:00 | 南国早报 国内造船


6月24日,西江桂平段。一座座造船厂沿着河岸线一字排开,绵延几公里。一艘艘半成品的千吨级以上船舶,正在船位上惬意地享受江风,再过一两个月,它们中的一些将从这里下水,拉着大宗货物穿梭在西江上。
造船这个印象中只有沿海发达地区才能开展的技术活,悄悄在广西一个县级市桂平的西江边发芽生根。西江水运的复兴,给拥有广西独一无二的造船业的桂平带来了新的繁荣。
千吨级以上船舶成主流
6月24日上午,始建于1960年的桂平船厂里,传来阵阵钢铁碰撞发出的“咣当”声和焊接时的“吱吱”声。繁忙的厂区内,几艘千吨级以上的大船正在建造。和建厂年代一样久远的厂房已经很旧了,但这掩盖不了船厂的勃勃生机。厂长陆贵贤一脸喜悦,他说,今年的订单根本不用愁。广西发展西江黄金水道战略出台后,由西江集团与华润水泥联手组建的广西润桂船运有限责任公司,要打造广西最大的船队,每年计划造数十艘船,订单大多交给桂平船厂。
桂平地处黔、郁、浔三江交汇,过境河道160多公里,历来有船舶修造的传统。但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西江船运一蹶不振,桂平船厂遇到了最尴尬的事:不是企业经营不好,也不是企业的技术不过关,而是当时造船的需求逐年减少,到最后,甚至一条船的订单都没有,工厂不得不得停产休息,工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2004年开始,西江又逐渐兴旺起来,行走西江的船越造越大,现在桂平船厂造船吨位大多在千吨以上。当年,船厂造了一艘3000吨的集装箱多用途货船,开创了贵港辖区能建造3000吨船舶的历史。现在,船厂一年可以造数十艘千吨级以上船舶,一年四季都赶工不停。
在船厂,一艘2000吨级的集装箱货船已经成型,工人正在安装驾驶舱。前来监工的船东冯老板在西江上干船运长达25年,他的船常年跑广西、广东、香港,见证了西江船运的浮浮沉沉。他说:“也许有些人觉得西江黄金水道的战略很虚,但对我们来说,却能真实地感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这艘集装箱货船投资300多万元,再有两个月就可以下水了。”冯老板告诉记者,“目前广西内河很少有集装箱货船,但在广东的内河已经是大趋势。这艘船可以放80个箱,用集装箱运货物,运输方便、安全,装卸快,一定能拉到更多货源。”
船老板每年发千万元工资
国企造船厂获得重生,民企造船业冲锋陷阵几年后,也已经开始进入收获季节。
从桂平城区往城郊出发来到郁江西岸的一段,10来家造船厂沿着江边摆开阵势,造船机器和数量众多的工人在江边忙碌着,就像一条绵延几公里的造船生产线。
桂平人张先生在一家船舶修造厂当焊工,这家船厂最大可建造6000吨的船舶,厂里光员工就有700多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7人,工厂里有大批现代化的造船机器,包括埋伏自动焊机、刨缝机、切边机、弯板机、变压器、吊车、叉车等设备。张先生在造船行业打工将近6年,他说,在船厂打工跟在建筑工地干活一样辛苦,经常日晒雨淋,工作强度很大,但工资比较高。在桂平市的造船厂干活,好的焊工一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元,平均可以拿到3000多元,在一个县级市,这样的工作已经非常不错了。
“一年发给员工的工资就要上千万元。”桂平市焱焱造船厂的厂长杨强说。他2004年才从一家银行辞职干造船,现在企业已经发展为集团公司,旗下产业有造船、房地产。当时,杨强看到大批水泥厂在西江边开建,觉得造船一定很有市场,现在船厂已经有400多员工,有25个船位,每年可以造50多艘船。
杨强说,造船有数十道工序,需要的技术工人多,高级焊工、安装工月收入高的有4000多元。桂平造船形成产业后,平南、藤县、横县、柳州都有工人到桂平的船厂打工。船厂采用的是师傅带学徒做法,培养了大批造船工人。因为是桂平甚至是广西独有的产业,造船业流失的员工不多,因此,许多行业面临的缺工问题,在造船业并不明显。
船厂的生意有多好?杨强说,今明两年的订单就足够船厂干了,现在他们迫切希望扩大生产力。
从“西瓜头”到“蝴蝶头”
“西瓜头”是桂平造船人对2006年以前船舶船头形状的一种昵称。当时西江的船运,大多以一个方向为主,即从广西运到广东,船从广东回来基本都是空船逆流而上。当时的船头形状像一个西瓜,空船逆流而上不会有大的影响。后来,从广东回来的船,也开始装货了。为了适应逆流行船的需要,桂平开始流行造双尾船,船头区别于西瓜头,被人称为“蝴蝶头”。
“不知道是不是桂平人的首创。” 陆贵贤说,反正现在大部分内河货船都采用这样的船型。
船舶的吨位也在变化。上世纪90年代,桂平造的船最大只有500吨级,这当然跟当时的西江许多航道只能走500吨以下的船舶有关。后来桂平、贵港枢纽建成后,航道可以容纳更大的船,千吨以上的船舶逐渐多了起来。杨强说,从技术和经验积累看,现在桂平这些船厂要造更大的船没什么问题,主要是看航道能走多大的船。目前,西江一些河段可以走3000吨船,但到枯水期,这样的船经常会因水深不够搁浅。
“广西江河的千吨级大船大部分都是桂平造的。”桂平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说,桂平历来有船舶修造的传统,在区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企业所建造的船只具有外形美、航速快、省油、价格低的优点,区内外不少客户争相到桂平订购或建造新船。
该人士说,广西西江黄金水道战略实施后的一大变化是,西江上穿行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船舶,而这些船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桂平造。
目前,桂平市共有造船企业12家, 2009年全市造船317艘,2010年造船400多艘,今年造船艘数约占贵港市整个行业的80%,在广西则占到60%以上市场份额。
打造造船工业区成新规划
在杨强的蓝图里,造船业今后很多年都大有可为。但目前看来,内河船的吨位比较受限制。因此他的规划中,是将企业往近海船和特种船两个方向发展。近海船吨位可达5000吨,特种船是指油船、运输特殊材料的船舶,这些船舶建造的利润更高。
桂平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相对于外省的一些造船基地,桂平的船厂规模还是太小。一艘千吨级船舶平均投资300万元,一年造几十艘,资金投入要过亿元,许多造船厂目前还没有这个实力。由于资金不多,一些造船厂主要还是为船东提供船位,或者来料加工,只负责组装船,造船的材料都是船东提供的。为改变现状,一个“桂平市造船工业区”的蓝图被提了出来。
该负责人介绍,未来的桂平市造船工业区坐落于城郊郁江西岸,距城区4公里,岸线长约6公里、纵深500米、占地面积4500亩,可容纳15家大中型船舶修造企业和配套企业。园区建成后,年可建造1000~3000吨船舶约6000艘,实现产值120亿元,建成全国的内河造船基地之一。目前,造船工业区已完成约3平方公里地形图测绘工作,聘请了广西建筑科学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并请求自治区把桂平市造船工业区列入重点扶持园区,在政策、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END

关键词: 桂平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