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在租船纠纷中名利双失

2011-09-09 08:56 | 国际船舶网 船东动态


因协商下调船舶租金未果而与国外船东产生纠纷,乃至三艘船舶被扣留,在央企上市公司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看来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低调处理即可。反常的是,这些商业纠纷在国外船东诉诸媒体后被放大,在基本事实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中国远洋受到各方指责,只得暂时同意按照原先拟定的较高费率继续支付租金。
对中国远洋而言,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租金没有下调,形象也受到影响,尽管该公司用继续履约挽回了部分声誉。
中国远洋与国外船东的付款纠纷正趋于平息,但矛盾并没有彻底化解。考虑到未来一两年干散货航运市场仍将供过于求,中国远洋2008年航运业繁荣时期高价租入的干散货船舶如今租金已大幅下调,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运价仍可能继续低迷。中国远洋显然不愿长期忍受入不敷出导致的亏损,势必继续寻求包括协商降低租金在内的各种手段减少损失,其与船东之间的纠纷也可能再度上演。
未来发生租约纠纷时,国外船东仍可能采用以往的施压手段。中国远洋如果依旧如故,难免会再次名利双失。
由于中国远洋与国外船东发生纠纷的租约的核心条款,尤其是有关运价调整和争议处置的内容至今不为外界所知,加之双方的谈判细节秘而不宣,因此很难判断当事双方谁更有理,处于舆论下风的中国远洋也许未必像外界批评的那样蛮横无理地单方面调低费率并停付租金。
从中国远洋的角度看,作为一家国际化程度较高且自称注重诚信的中国企业,显然不会以牺牲信誉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其试图与船东协商更改租约条款前,对市场、法律等层面的风险与收益也应当进行过评估,不会贸然发起无理行动。
无论是在航运业还是其他行业,企业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水平都是备受看重的因素,很多时候甚至比经济利益还要重要。中国远洋之所以陷于被动,重要原因就是被贴上了有钱不付、信誉缺失的标签,给外界造成与之合作会面临违约风险的印象。
从谈判策略来看,这些标签是部分国外船东借助媒体向中国远洋施压的一种手段,而中国远洋并没有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该公司8月26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扣船纠纷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本是该公司澄清事实、回应炒作的一次机会。面对媒体的接连提问,中国远洋高层强调了此类纠纷的正常性,介绍了航运业扣船现象的复杂成因,但近期租约纠纷的细节,包括子公司在业务操作上可能存在的不足则未予披露,让媒体对事实的追问没有达到预期。
事实上,国外船东在媒体上频频露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它们的近忧远虑。它们担心一旦中国远洋调低租金的行为获得成功,就会被其他的租船公司所效仿,船东高价购买的船舶可能无法收回成本,自身利益受损。
因此,中国远洋与船东的商业纠纷,实际上是利益之争。双方各自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调整合约也好,坚持合约也好,都是某一方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只不过中国远洋不愿在公开渠道将争端扩大,其对外发布的说法,也不像外方那样攻势凌厉而富有艺术。
中国远洋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控制成本、调整租金是公司广大股东的强烈要求,公司行为符合股东利益。这样的表态说出了实话,但容易让外界误解这家公司把股东利益放在了首位,没有兼顾到合作伙伴的利益,也没有在经济利益和公司声誉之间找到平衡。
END

关键词: 中国远洋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