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事局打造船舶登记绿色通道
2011-11-10 08:20 | 国际船舶网 地方海事
截至10月底,南通海事局共为辖区船舶修造企业办理了200艘次新造船舶识别号,船名核准、临时国籍登记、最低安全证书核发137艘次,同比增长52%。
船舶登记作为一项海事基础性管理工作,也是一种静态安全监管行为,涉及航运公司、造船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具有程序性强、法律规范多、责任重等特点,牵涉各方重大经济利益,特别是南通辖区造船产业十分庞大且发展迅猛,如何深化船舶登记举措,提高办事效率,服务地方造船产业发展升级显得尤为关键。
南通海事局结合辖区特点,深化“三项”举措,全力打造船舶登记“绿色通道”。
一是积极做好新造船识别号授予工作。船舶识别号制度是新近施行的海事基础管理制度,旨在建立权威、唯一、永久识别船舶的船舶识别号管理体系,因此每一艘新造船舶都必须获取船舶识别号,也是办理船名核准的前置条件。针对辖区船厂众多、分布较散等特点,该局组织辖区各造船企业集中召开宣贯会议,帮助申报人员尽快掌握识别号制度的最新要求和办理步骤,并专门印制了宣传指导手册免费发放,在具体办理过程中,悉心指导,耐心解答疑问,缩短办理时限,当场受理、匹配并上报,确保每一条新造船舶都能尽快获得识别号。对于个别因船厂申报失误导致识别号无效的特殊情况,积极向上级汇报沟通,及时注销并重新申请,保证船舶按时试航。
二是统一规范申报行为提高申报效率。船舶登记涉及的法律规范较多,申报材料要求较高,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申报材料可能被多次退回修改才能满足要求。一方面船舶登记规定较为复杂确实难以全面掌握;另一方面,申报人员流动性大,需要办理手续较多,再加上个别人员马虎大意,重视不够,导致申报效率低下,重复劳动较多,也影响船舶登记的办事效率,特别是新造船舶因为试航,时限要求较高,行政相对人也多有抱怨。针对实际情况,该局船舶登记人员认真总结分析,集中精力,广泛查阅船舶登记规范性文件,编撰更加全面、细致的船舶登记指南,进一步明确申报材料要求和办理步骤,将涉及每一项登记业务的所有规范要求纳入到指南文件中,申报人员只要按照指南要求进行申报,就能一次性通过。并且在指南文件中,定制部分共同申报材料格式,实施统一标准化申报,大大简化了相对人的申报难度,提升了申报效率,得到相对人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三是打破船舶登记办理“7个工作日”常规制。按照船舶登记规范要求,除船舶识别号授予和船舶核准业务外,临时国籍许可、最低安全配员证书核发等业务办理时限都是“7个工作日”。由于新造船取得试航证书与试航之间的时限较短,往往不足7个工作日,如果按照“7个工作日”时限,船舶将不能如期试航,会直接影响造船企业的生产安排和经济利益。并且,最新实施的油污责任保险制度要求部分新造船舶在试航前要取得油污责任保险证书,这对临时国籍许可的办理提出了更高的时间要求。该局坚持“以为为本”理念,打造“绿色通道”,打破“7个工作日”常规制,在确保行政许可“零失误”的前提下,逐步缩短办理周期,确保新造船舶按时试航,为行政相对人节约宝贵的时间,助推辖区造船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