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振兴”的造船业能被振兴吗?
2009-03-13 23:07 | 国际船舶网 公告公示
有人说,3月12日公布的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07万亿元,远高于此前预计的数千亿元,就是一个亮点。我们承认,这印证了政府重振经济的决心。但从目前来看,这些钱主要是用于4万亿投资振兴计划和刚公布完毕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偏向于投资拉动或者对生产端的刺激,我们担心,这种重振方式不但难以让经济走上良性循环道路,还可能会带来新的产能过剩和经济失衡。
造船和航运就是典型例子。
之前出台的船舶振兴规划中提到,为了让船东能够按时收船,给予信誉良好的船东一定额度的保函支持。
但《投资者报》了解到,造船公司的船东们——航运企业的集运能力已在前两年高涨的航运价格的预期下,频下订单,导致今年虽遭经济危机打击、各大航运企业释放新运力的速度仍在上涨,而随着运力的上涨和货运量的快速下滑,航运价格也遭遇了滑铁卢。
上周,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比前一周下降3.1%,集装箱运费的报价则比正常的价格下降了50%左右。这为本月中国出口将出现逆差的猜测提供了有力佐证。
目前全球航运运力明显高于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航运企业只会选择降低运力,减少开支,以保证企业能够健康运营。
因为运力需求难以上升,让造船企业陷于低迷,间接影响了钢铁的销量,而钢铁的销量持续下滑,难以提升铁矿石的需求,这又间接影响了运力的提升。
可见,仅刺激制造(造船)和物流(航运),难以治本,必须从需求(消费)端发力,方能更快地使得经济形成“需求(消费)——制造(造船)——物流(航运)——需求(消费)”的封闭式循环。
所以,就连“被振兴”的中国远洋内部人士也对《投资者报》说,“只有全球经济有了起色,需求有了恢复,我们才能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