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船业遭遇“世纪极寒”
2012-02-08 08:02 | 每日经济新闻 船市观察
“世纪极寒”来袭,全球近期正遭遇“最冷”冬天。2012年开年的航运市场,BDI指数连创历史新低,2月3日已跌至647点,干散货市场大有一蹶不振之势。船东受冻,船厂日子也不好过,造船企业纷纷表示“接单难”问题严重.
摩根士丹利2月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造船订单2012年1月同比下降76%,由于中国的新年长假,中国船厂1月份只收到9个订单,总吨位仅2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6%。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统计范围内有约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
国内银行对于船舶行业放贷的日趋谨慎、预付款比例的下降、制造成本的上升等各方原因加剧了造船企业的困境,不少中小企业黯然退场,造船企业遭遇罕见的极寒。
订单锐减
不少造船企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称,2011年以来新接船舶订单量锐减。
浙江某造船企业商务部经理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建造的船舶都是2008、2009以及2010年的订单。尽管目前公司有在谈的项目,但成交的很少。”
位于上海的某国有造船公司市场部人士也表示,该公司2011年订单量仅为2010年的1/3,据其介绍,国内造船企业大都如此。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统计范围内有约1/3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舶企业中也有2家没有接到订单。由于造船完工量已连续12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逐月下降,缺少订单,将使部分企业陷入开工任务不足的困境,个别企业甚至2012年一季度已无开工船舶。
摩根士丹利6日的报告指出,全球造船订单2012年1月同比下降76%,由于中国的新年长假,中国船厂1月只收到9个订单,总吨位仅26万载重吨的新订单,同比下降96%。
“在成本上升与需求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船舶工业接单难、盈利难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国家工信部党组成员郭炎炎早先表示,“严峻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凸显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介绍,2011年以来,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国绝大多数造船企业都是以建造常规船为主,在当前常规船型市场走势明显疲软的情况下,我国造船业长期发展高度依赖散货船的产品格局遭受重挫。我国船舶工业研发能力薄弱,速度缓慢,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银行贷款趋紧
“金融市场对一般的企业已不是很容易放贷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6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除了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国有大企业之外,无论船东还是造船企业都很难再得到银行贷款。
同时,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不少船东普遍下调前期付款比例。对此,造船企业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原本船东向银行贷款融资面临的压力更多地由造船企业来承受。
“以前船东给我们公司都是分5期付款,均为20%,如今前期比例很少,只有5%或20%”,某造船企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船东的压力少一些,但我们船厂的压力就很大,必须要在建造过程中向银行借钱。”
上述国有造船企业内部人士也表示,由于造船成本巨大,船东方降低前期付款比例,该公司同样面临资金压力,好在公司的背景令其获得银行贷款相对容易。
业内分析人士还指出,如今造船企业贷款,银行除了考察造船企业本身之外,还会考察这个项目是否可靠,以及船东是否有还款能力。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表示,2011年,全球航运业持续低迷,一方面多数航运企业亏损经营,造成船东已订船舶支付困难,新船预付款比例大幅下降,造船企业流动性资金大幅收紧,多数造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负数。另一方面,船东接船意愿不强,要求延迟交船、更改船型、延期付款等现象日益增多,国内银行对于船舶行业的放贷更加谨慎,加上国内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造船企业融资难、交船难问题更加突出。
同时,随着设备价格下跌,预付款比例降低,制造成本上升,配套企业盈利状况恶化、存货量增加、流动资金紧张、回笼货款困难等问题越发突出。
与大型国有造船企业相比,一些中小船厂恐无力支撑。
“去年我们这里100多家船厂大约四成都没接到新订单,靠吃“余粮”度日,大部分只能撑到今年下半年。”浙江台州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金文林表示。在当地,开工不足的风险已经浮现,一些船厂选择将工人放假,船台晒太阳。
某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船厂的在建项目主要还是2008~2009年的订单,半年之内船台就会空出来,盈利下降也会很快。
不过,张广钦也表示,现实可能并非业内说的那么严重,中小企业数量减少两三成,与统计范围的调整也有很大关系,统计范围对企业销售额提高了很多,很多企业未被统计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