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船舶出口企业要有应对之策

2012-03-04 20:46 | 中国工业报 公告公示


        2012年将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关键之年。展望全球船舶市场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由于全球性的经济运行放缓将有可能长期化,外部需求萎缩,包括中国船舶行业在内依靠出口支撑的行业发展均会受到较大影响。我国的船舶出口企业要做好应对危机,在低谷中求生存的心理准备。
去年船舶出口低速增长
        虽然我国船舶工业在2011年继续面临“交船难”、“接单难”、“融资难”和“盈利难”的困境,但是,船舶企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确保交船,提高了抗击风险能力。2011年,我国船舶出口仍然保持低速增长,出口总值达到481.1亿美元,同比增长6.6%。在出口船型中主要是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散货船出口金额最大,占比超过五成五;亚洲和欧洲是我国船舶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向亚洲市场出口占比超过五成;加工贸易方式的船舶产品出口占绝大多数。
        业内专家认为,2011年,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增速下降,一方面反映了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减弱,比如我国对美国市场、欧盟市场出口的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现在面临着综合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劳动力工资的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配套设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因素。所以,如何加大企业的挖潜力度也是促进船舶出口的重要举措。
今年对欧出口将降幅加大
        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缓慢,影响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产品出口的内外部因素难以改变,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前景很不乐观,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的时间会比较长,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市场会较快收缩,外需不振将影响出口企业的生存。
        在出口船舶及配套设备的产品结构方面,目前,我国出口船舶的船型仍然以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为主,2011年1~11月该三大类船型出口297.65亿美元,占比74.9%。其中散货船出口220.65亿美元,占比55.5%。预计,2012年,我国出口船舶中以三大主流船型为主的局面将继续保持,而以大型集装箱船、超级油船、海洋工程装备、船用柴油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船舶、船舶配套设备和海工装备出口比例将逐步增大。
在出口市场结构方面,2012年,亚洲和欧洲仍将是我国船舶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向亚洲市场出口占比将保持增长的态势;而作为我国船舶及配套设备出口的第二大市场的欧洲,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以及2011年我国对该市场出口拥有的较大出口额基数,所以出口同比将有较大的降幅。向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的船舶出口将会有增长的可能。
多措并举变危为机
        专家指出,世界正处于多极化进程中,正在探索建立新的秩序。看待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并存。对进出口贸易来说,欧债危机也许是我国船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机遇,应该变危为机。因此,我们要着重做好一些工作:
        一是积极寻找潜在的船舶产品进出口市场,加大引进设计与建造技术。把船舶及配套设备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企业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企业。进一步加大新船型、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与投资力度,下大力气在高端船舶、船舶配套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与建造领域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继续按照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方针,进一步大力引导船舶及产品配套设备加工贸易的产品出口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拓展和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科学规划、严格准入退出标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益。
        三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欧债危机蔓延发展、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市场需求大幅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包括原材料、设备涨价、融资成本上涨、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融资门槛过高仍然是当前的一大主要问题,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出口船舶的融资力度。
        四是建立健全境外维修服务网络,加强售后服务,巩固出口市场。鉴于部分企业认为在海外设立售后服务网络,一般企业做不到,可以尝试由一家机构在海外代理多家的业务,形成联合的网络,执行售后服务任务,同时组织和协调对新兴市场的开拓。
END

关键词: 船舶出口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