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德: 沪“双中心”拉动内地经济
2009-03-30 10:52 | 国际船舶网 公告公示
图: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总裁李绍德日前在港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谈及国务院明确要求上海在2010之后,要建设成为中国金融与国际航运中心(简称:「双中心」)这份政策性文件时,他认为这是一项高瞻远足符合国情的决策,体现了国家的一项宏伟战略,「双中心」的提法和齐头并进,是经济现实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与功能。他透露,作为总部设在上海的国有大型航运企业,中海当仁不让,负有光荣使命,全力支持,贯彻执行这项战略。
李绍德出席在港上市的中海集运的年度业绩发布会后,接受本报记者访问,畅谈了对「双中心」的个人看法和见解。他首度开腔即突出了一点为人忽视的重要见解,「双中心」具有两点实质意义。短期而言,在经济不景及金融危机之下,对拉动内地经济需求有现实指导意义;长远来说,这项战略恰巧与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配合。即是说,10年后,当上海建成「双中心」之时,亦是国家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时候。
李绍德更明确指出,「双中心」在现阶段公布,至少有三点已明确:一是发布的行政级别很高,是国家战略;二是提出了时间要求,有迫切性;三是上海发展「双中心」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
中海集团以自己的发展历程来印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过程。李绍德表示,中海在上海起家至今只不过12年,资产总额由97年至09年增加4倍,目前的资产负债率在四成,这一项大指标,说明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稳步而健康的发展阶段,这与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态势和氛围是密不可分的。
上海具基础与条件
「若以班轮公司在上海港货柜吞吐量高低排名,中海集运在上海港口连续7年排首名。以乾散货运市场来论,中海承运的电煤占上海港电煤进口总量的75%,举这两个例子可说明,中海是在上海经济发展与服务之中,取得自己的发展、壮大。中海、上海是连在一起的。上海市政府对中海的支持、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李绍德坦率地讲到中海与上海的关系。
消息称,早在08年初,俞正声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不久,便就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进行调研,深入不同层面了解实况,听取意见,而沪航运业界亦积极配合,大胆提出如何发展和定位,经营管理等方面意见和措施。
李绍德的看法认为,「双中心」的提法是不可分割的,当然不可能单独存在的。「中海总部在上海,见证上海在开放改革的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时候,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不是唯一的内容,只有与金融中心结合起来,国际航运中心才真正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内涵的。
他强调,没有国际金融中心为背景的国际航运中心,是不可能建设成功的,亦没有真正意义的。只有当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支持,有力的保证,这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反过来又为金融中心固若金汤的实力地位,增添了华丽而坚实的色彩,扩宽了服务的范围和品种,提升了金融业务的质素。他以伦敦的国际航运中心例子来说明,其后面有非常明显的伦敦金融城的影子作后盾与支持,两者是互为依存而并不矛盾的。
巩固沪贸易龙头地位
谈到「双中心」的意义,李绍德表示,作为一项国家的战略,上海不可能只看到上海行政区范围。因此,他完全赞同国务院发布该意见书中提出要实现两个建设和三个服务的要求。即加强建设服务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上海,长三角乃致于全国经济体系,巩固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经济及国际贸易龙头的地位,只有这样做到,「双中心」才名正言顺。
李绍德身兼上海船东协会会长,负责团结,联系上海地区的船东,航商共同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各项工作。他表示,与战略相配套的几点意见,集中反映沪地区航运企业的大部分营运商的看法与观点。他表示,这些意见若一旦成为政策,相信是有利行业的营运环境和发展,范围包括:税项、航舶注册登记制度、船舶融资、保险、仲裁、港口中转及集中运输等方面。他称业界都希望能在税项方面获得减免,其中一项是营业税,此举可吸引大船公司、大船到洋山港保税区注册。
本报记者 陆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