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宝沙001号” 抵达海口港

2012-04-03 21:55 | 南海网 船舶动态


 

4月3日上午,一艘集捕捞、冷冻、生产加工等各种综合鱼类产品为一体,载重吨位3.2万吨级的“海南宝沙001号”综合鱼品加工船抵达海口港外锚地,并将长期服务于海南,不久的将来,西南、中沙海域的深海鱼将走上市民的餐桌。

该船是由海南宝沙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海南豪莱宝沙渔业船务有限公司(中外合作)、海南宝沙渔业补给保障有限公司与希腊艾斯迪士集团共同投资从国外引进,总投资额15亿元人民币。具有如此大吨位的综合鱼品生产加工作业线的渔船在国内还是首艘,目前,在全球也仅有4艘。

记者在“海南宝沙001号”的水产生产车间看到,该船如同一个大型的海上水产加工厂,由4间工厂、14条生产线组成,共有600余名工人共同生产、生活。由于该船各项实施齐全,在海上可连续在作业9个月左右。

在生产车间,不同的鱼种类有不同的生产加工作业线,同时还配备不同标准的质量检测仪器。每天能加工处理2100吨渔货物,生产35万听罐头,660吨低温速冻鱼,70吨鱼粉,40吨螃蟹。

此外,除“海南宝沙001号”外,总载重吨位2万吨级的油船“海南宝沙021号”和两艘万吨级的冷藏运输船“海南宝沙011号”、“海南宝沙012号”都已抵达海口港外锚地。另外,已添置的3000吨至5000吨的三艘补给保障船近期也将抵达海口港。

据海南宝沙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建斌介绍,该现代化渔业生产编队的引进,可有效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发展,调整海南海洋产业结构,完善海洋渔业产业链。

目前,海南渔船都是小型捕鱼船,由于小渔船续航能力差、生产设备简陋、保鲜加工设备缺失,不适于深海捕捞作业。这样导致了海南海洋渔业生产堆挤在近海海域,加速了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枯竭和环境污染。而经过调研和实地考察,西南、中沙广阔的海域开采潜力巨大,蕴藏着209至370万吨的渔业资源。由于小渔船无法到达或无法坚持长途作业等因素,外海实际开采率仅为8.3万吨。这使海南近海和外海的开发呈现失衡状态。

而该现代化渔业生产编队的引进,可与海南现有的小型渔船形成互补,对小渔船打捞上来的鱼进行收购,并在船上的生产线上进行加工,相互配合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效益,降低了外海捕捞的成本。

贺建斌同时介绍,海南宝沙渔业有限公司正积极协调组织一支由综合加工船、运输船、补给船为核心,协同300至500艘百吨级以上捕捞船,组成第一批海上编队,趁西南季风的有利时机,规模化开发外海渔业资源,推进外海渔业补给基地建设。同时,还将建立起通用航空,运用水上飞机保障人员船只及水产品的联络与运输。这将大大提升海南海洋产业开发升级,实现海南省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突破。

据了解,目前,海南现有海洋生产渔船约2.65万多艘,海洋渔业生产人员25.5万多人,依赖海洋渔业生产生存的人口将近一百万。但是,海南现有渔业船只吨位偏小,其中不足30吨位的小渔船占到了总渔船数的85.0%。

而根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统计和规划预测,到2015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GDP)要达到1098亿元。其中,水产品总量要达到220万吨,渔业总产值500亿元。水产品出口量达25万吨,渔业创汇10亿美元。

END

关键词: 海南宝沙001海口港


国际船舶网微信公众号